以中国精神铸文艺之魂(3)

以中国精神铸文艺之魂(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摘要: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新论断。这一论断思接人类文明历程,洞察时代风云变幻,着眼伟大复兴宏图,切中文艺发展肯綮,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方向。

推出更多展现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也必定孕育伟大的作品。这就要求在文艺工作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紧紧抓住多出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什么人创作,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的根本问题,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对人民有没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能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忽略、轻视乃至贬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和现实生活,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或者沉湎于个人小我,描写一己之私、杯水风波,都不可能创作出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拆除“心”的围墙,才能变“身入”为“心入”、“情入”。对人民,只有爱得真挚、爱得持久,才能以自己的作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互分享、心连心,才能走向生活的深处,体验生活本质,吃透生活的底蕴,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从“小我”的困顿中解放出来,以艺术的形式讲述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成功,展现普通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感人故事,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担当以文化人的社会责任。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寓教于乐,既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当今文艺工作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不能把文艺创作生产完全交给市场去调节,让其自由发展。文艺不能沾满铜臭气,把作品当成追逐利益的摇钱树。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文艺工作者要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真诚的艺术态度、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赢得社会赞誉,赢得人民的尊重。同时要增强市场意识,掌握传播规律,使优秀的作品赢得市场,赢得读者观众的喜爱。

秉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精品以“精”立命,以“精”传世,全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精品力作需要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凡属传世之作、千古名篇,无不是笃定恒心、呕心沥血的作品。文艺创作中的浮躁现象,反映出创作动力更多的是对名利的追逐。要想创作传世作品,就要坚守对文艺理想的那份执着,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我们主张文艺作品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要有优秀的艺术表现。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既有宏大叙事,也有生活浪花,无论哪种形式,一定都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攀登艺术高峰,就要坚持艺术的追求,敢于突破常规,不落俗套,在观念、内容、风格、样式上大胆创新,用新技术丰富文艺创作手段、拓展文艺创新空间,把更多精品力作奉献给人民。

传承德艺双馨的职业操守。德艺双馨是对文艺家的品格、成就、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最高评价,是文艺家孜孜以求、毕生为之奋斗的至高荣誉。弘扬中国精神,需要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观其文知其人,作品反映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如果创作者的道德人格不能为人信服,再好的作品在读者观众心中的形象也会打折扣。文艺工作者要把思想道德修养作为立身和创作之本,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思想修养、强化人格修为,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富知识,提高精神境界,在攀登人生高峰的同时攀登艺术的高峰,做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文品齐升”,用更多优秀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和打动广大读者观众,真正做到德艺双馨。

培育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打造精品力作,离不开良好的创作生态环境。培育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核心是开展健康的文艺评论。优秀的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提升创作水平的一剂良药,既可以给创作生产有力的引领和指导,也能帮助文艺创作者修正创作失误、提高创作水平。如果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真理越辩越明。唯有争鸣,才能有创造的活力。这就要求积极健康地开展文艺批评,既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又敢于讲真话、建诤言,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对一些存在不良倾向和低级趣味的作品,拿起有力的批评武器加以引导,净化文艺创作风气,努力形成评论与创作良性互动的局面。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文艺创作具有导向引领作用。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那种票房高企、广告热闹但社会反响不佳的现象说明,不能仅凭票房、收视率、点击率评价作品优劣。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就必须尽快建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的良好文艺生态。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