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里程碑式的战略目标

全面小康里程碑式的战略目标

——“四个全面”里的中国治理

在“四个全面”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在第一位,是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

当下,中国已经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理解全面的要求,民众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能收获“获得感”,关系到这一战略目标所能收获的成效。

什么是小康?

两年多前,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接力棒时,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小康是什么?

在古代,《诗经》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承载着民众对于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追求与向往。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小康”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升华。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后来,邓小平又提出了到20世纪末要在中国建立“小康社会”的新概念,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30多年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十八大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这一系列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必然性。

如今,执政两年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全面”勾勒出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排在第一位,成为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