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对手”
“先易后难”是原则 “小人物”为首攻对象
纪委带走人查办案件,和公安审讯不同,不戴手铐,工作主要在谈话室进行。如何在与违纪人员的谈话中取得突破,成为关键问题,纪委办案人员在工作中掌握了几大策略。本市纪检系统一位长期负责办案的工作人员透露,首先是“先易后难”原则,把“小人物”作为突破案件的首攻对象,因为“小人物”问题性质往往不太严重,一般不愿也没有必要替主要人物“顶雷”。
据介绍,因人而异各个击破也是重要技巧。调查谈话是突破违纪者心理防线的过程,本市一位区纪委办案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谈话对象个人情况各不相同,因此,纪委办案人员也逐渐摸索出一些因人而异的谈话技巧。比如有的违纪人员夸夸其谈、虚张声势,办案人员往往“围而不攻”,根据其心态变化针对存在的违纪问题进行查问。还有的违纪人员负隅顽抗,大有“打死也不说”的架势,或者乱编一气,这时往往采取步步紧逼的策略,利用证据的威慑力和政策的感召力,促其交代问题。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也很重要。在紧紧咬住违纪线索不放、以不容置疑的态度要求对方积极配合的基础上,尊重违纪人员的人格,告知其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原则性的事情,比如不能用手机,切断和外界的联系是必要的。而有时一些颇具人性化的举措,也有助于案件顺利查办。该区纪委办案人员介绍,去年春节前一位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被采取“双规”措施,办案人员让他吃上了饺子,还让他看了春晚,需要时还为其叫了外卖,感情攻势也让查办过程更顺利。
把握时机是核心要务。事实上,快查快办并不是每个环节都要快,上述区纪委办案人员透露,出示证据就要讲究好时机,当违纪人员在说与不说之间纠结时,通过适时出示证据,有利于打消违纪人员的抗拒和侥幸的心理,使其认识到组织已掌握其违纪问题,只有全部供认才是唯一出路,“过早让违纪者摸清底牌,就会减轻证据的威力,过晚就会坚定违纪者抗拒心理,给顺利突破案件造成不应有的阻力。”
如何保障安全
谈话室软包装 24小时视频监控
纪委为了快速办案会不会出现逼供、诱供现象?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市各级纪检部门都在办案安全方面进行投入,各区县纪委设立了经过特殊处理的“谈话室”,比如延庆县2014年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500多平方米的专门办案点。
基层纪委以前经常在会议室、办公室等地约见谈话对象,而专门的谈话室的建立,有助于更加专业高效地完成工作。本市一位区县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的谈话室墙体、地面、门窗、桌椅、电源等全部进行了软包和防护处理,比如窗户就加装了栏杆,桌椅上都加装了类似皮套的外衣,里面还有海绵,撞上去没有痛感。这些都可以防止违纪违法人员出现跳楼、撞墙等行为。与此同时,还安装了监控系统,实现同步录像、录音、存储、检索等功能,确保监控区域不留死角。
配合谈话室的建设,区纪委还建立了案件查办监控室。该负责人透露,在监控室,透过四块电子屏幕,办案人员与谈话对象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谈话内容也一清二楚,实现了对办案人员和谈话对象的“双监督”。对办案现场进行24小时音视频监控,可以将整个办案过程尽收眼底。他认为谈话室和监控中心的建立,规范了办案行为,有利于掌握关键证据,又维护了谈话对象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办案安全。
硬件保障的同时,制度的约束也是重要方法。西城区纪委就在制度保障方面做文章,配套出台了《谈话室使用申请表》和《人员出入登记簿》,联合有关医院建立了医疗保障绿色通道,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案件查办工作流程。
西城区纪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每一项调查工作启动之前,围绕涉案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取证和谈话等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都会制定周密详尽的安全防范预案,并定期对办案安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自查内容包括:谈话室设施运行情况、办案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案件程序严密性检查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办案中存在的问题。纪委的这些动作,都有助于实现快速安全办案。据介绍,去年至今,西城区无一例申诉复查复议案件,实现了办案工作“零事故”、办案人员“零违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