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PS艳照 官员究竟怕什么(2)

对于PS艳照 官员究竟怕什么(2)

官员面对PS艳照敲诈,“怕”从何来?

PS照片,是经过技术处理的照片,可以说是假照片。PS艳照,不是真艳照,而是假艳照。

面对犯罪分子寄来的PS艳照敲诈信,正常情况下,官员有两个选择:一是置之不理,二是报案。“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不怕鬼敲门。”选择报案是有底气、合乎常理的表现。

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PS艳照,面对犯罪分子赤裸裸的敲诈勒索,有的官员却心生怕意,向犯罪分子进行了妥协和“配合”。像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胡某某这样,收到犯罪分子的PS艳照敲诈信后,赶紧向其汇款的事并非孤例。2013年四川南充市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PS艳照敲诈官员案,其中就有两名官员支付了犯罪分子钱款20万元。

PS艳照尽管是假艳照,有的官员明知是假,却仍然心甘情愿受骗上当,成为咄咄怪事。

艳照上网影响不好,官员就该“主动”受骗吗?对于PS艳照敲诈,胡某某说当时考虑到艳照上网的影响,于是选择了向犯罪分子汇款。对拿工资的人来讲,20.5万元绝非小数。正常情况下,谁舍得拿巨款去避免根本不存在的所谓的名声影响呢?假如犯罪分子真把PS艳照上网了,相关官员报案让公安机关查处犯罪分子,才是证明自身清白、消除不良影响的最好办法。

官员“怕”PS艳照敲诈应是心中有“鬼”。犯罪分子在利用PS艳照对相关官员进行敲诈勒索时,往往威胁当事官员若不满足其要求,就会向纪委举报,会在网络媒体予以曝光。包二奶、养情妇、嫖娼等生活作风问题,对问题官员而言是共性问题。有报道称,90%的落马贪官都包养情人。尽管PS艳照并不反映问题官员的真实问题,但问题官员担心PS艳照一旦被纪检部门作为问题线索去调查,有可能查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作风问题或贪腐问题,从而导致落马。因此问题官员面对PS艳照敲诈,真正怕的是纪检部门查处自己。由于做贼心虚,为避免东窗事发,有的官员就不惜花大钱去摆平犯罪分子,满足犯罪分子的要求。

犯罪分子用PS艳照敲诈官员成功,说明PS艳照直指问题官员“软肋”,能对问题官员产生心理震慑。

官员面对PS艳照敲诈,怎一个“怕”字了得!犯罪分子用PS艳照敲诈官员成功,不能仅作为笑话看待,而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和官员们的深思。

有的官员为何乖乖为PS艳照汇款?

利用PS艳照敲诈官员并非新闻。海南白沙县纪委领导收到一封自称“三陪小姐”的人的信件,要求这位领导借她5000元;广州嫌犯范某在获取各地领导资料后,利用电脑剪辑官员“艳照”敲诈,一名官员称为息事宁人汇给其2万元;江苏徐州“90后”青年刘亮冒充“失足女”敲诈43个部门领导171000元;4名男女利用PS合成技术移花接木,伪造全国各地一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淫秽图片,投递了七八十封敲诈勒索信件,敲诈数十万元,只有两人报案;湖南双峰县农民李某利用PS软件人像合成技术合成艳照向官员敲诈勒索947万余元,其中既遂45.3万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敲诈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勒索钱财,但是敲诈者为何不勒索富人,而专找官员要钱?其中原因令人深思。尽管不法分子最终因被敲诈的官员报案被抓获,但是PS艳照这种不入流的敲诈方式也能得手,有太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敲诈者的心态:在他们心目中,大多数官员怕丑,像“艳照门”这样的事,除非东窗事发,他们一般捂得严严实实,羞于示众。遇到“艳照门”之类的敲诈,往往不愿声张,只会息事宁人。而且不少官员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多,根本不在乎出点血保全名声。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们会有所顾忌,宁可折财免灾。

当然,敲诈者的犯罪技巧并不高明,被敲诈官员中也有不信邪者,骗子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抓获归案。现在是法治社会,凡事要凭证据说话,漏洞百出的PS艳照、无厘头的敲诈信如何瞒得过警方和“猎艳高手”的法眼?何况有的贪色官员热衷于“金屋藏娇”,也不屑于找什么“失足女”、“一夜情”。

公安机关及时抓获敲诈者,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还官员以清白和公道,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犯罪分子屡屡利用PS艳照敲诈官员且多数官员不报案更值得反思。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如果不是有人曾经去过不该去的地方,做过不该做的事情,敲诈者自然没有敲诈的“市场”。仅凭无厘头的PS艳照,官员就乖乖地给骗子汇钱,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有人给敲诈者汇钱,只能说明被敲诈官员中确有违规者,即便不是艳事也有其他问题。在“打老虎、拍苍蝇”如火如荼的当下,公安机关为何不按图索骥,查查这些给敲诈者汇钱的官员呢?看看他们是否有过不光彩的艳遇,查查他们爽快掏出的真金白银来自何方?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没留下色情把柄的官员敢于理直气壮地向警方报案,追查敲诈者。但是还有多少官员怕“丑事曝光”,面对敲诈,乖乖缴械投降,不声不响支付封口费呢?因此,PS艳照敲诈官员的闹剧一再重演。这既是提醒官员自尊自爱、廉洁为民,维护自身形象,不要成为犯罪分子要挟的对象,也给反腐倡廉敲响了警钟。如果官场腐败潜规则不改变,官员的香艳生活仍有其现实土壤。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