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有助稳定货币供给
海外分析人士也注意到中国目前较低的通胀水平。他们认为,适时祭出降息降准等必要的调控工具,可以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调控效用。在一家经纪公司担任高层职位的埃利斯·古德曼也认为,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认为,降准部分是由于外汇占款近期持续下滑,显示有资本外流的压力,这给基础货币的创造带来压力,而“降准可以帮助稳定货币供给的增幅”。降准也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负担,支持地方债置换。降准还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长期低成本资金,缓解存款保险制度给银行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海内外观察人士认为,普遍降准加定向降准的双重举措,既弥补了基础货币投放的缺口,也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并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19日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中国影子银行增长势头得到控制,这有利于降低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推动传统银行贷款,可以加大对创新产业、服务业以及新兴领域的支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明确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美国梅西罗夫金融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阿道夫·劳伦蒂认为,中国政府以降准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显示了其对经济在轨道内保持强劲增长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首席大中华经济学家乔虹认为,降准“表明决策层在努力抵消潜在资本外流的冲击,稳定宏观环境”。
分析人士估算,此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规模约达1.5万亿元。“降准之后,银行流动性将非常充裕,”澳新银行集团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说。
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资深研究员菲利普·莱维认为,中国要在进行调整的同时使经济发展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也要避免资产泡沫风险,需要平衡考虑。
分析人士认为,无论从实际融资成本还是流动性总量看,这次降准都做到了精准对冲作用,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中性、稳健。
英国经济分析公司凯投宏观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表示,中国仍留有足够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7%的增长目标不成问题。(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