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政治生态的基本路径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坚持有破有立、标本兼治、软硬兼施、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有以下方面。
第一,继续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清除政治生态的“污染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态污染的源头,不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党,不把腐蚀党的肌体的毒瘤割掉,不摧毁腐败分子的保护伞,政治生态不可能得到净化。因此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是当前净化政治生态的首要工作。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以铁的纪律和政治规矩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如果说反腐败是净化政治生态中的“破”和“治标”手段,那么加强制度建设,为党员干部定纪律、立规矩则是净化政治生态中的“立”和“治本”之策。因为只有建立严密规范的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权力才无法任性,才能做到“不能腐”;只有以铁的纪律和政治规矩约束党员干部,对那些违背党的政治纪律、破坏政治规矩的人进行严肃处理,才能做到“不敢腐”。当前,重点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行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特别是加强“一把手”的监督,进一步健全选人用人制度,提拔重用那些对党忠诚、公道正派、踏实能干的同志,以逐渐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三,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净化政治生态不仅需要雷霆反腐、制度建设的“硬措施”,而且需要政治文化建设的“软实力”。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只有从思想上清除污染政治生态的“病灶”,政治生态才能真正得到净化。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对权力心存敬畏,对诱惑保持定力,在思想上做到“不想腐”。作风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如何,往往在领导干部的作风上表现无遗。要继续贯彻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通过加强作风建设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蔓延,通过党风的好转带动政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好转,从而为净化政治生态培育健康的文化环境和清新的社会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