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刻理解“沂蒙精神”的历史根源
“沂蒙精神”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概括地说,就是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衷心拥护、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革命战争年代,早期共产党人就在齐鲁大地用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文化武装群众,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抛头颅、洒热血的行为深深感染和教育了广大民众。沂蒙人民从中看到了出路和希望,自觉地凝聚在党和人民军队的旗帜之下,全身心投入革命,全力支援革命。在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中,党、人民军队和沂蒙人民共同锻造了伟大崇高的“沂蒙精神”。
党之所以能够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同奋斗并取得革命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深刻认识到我国的独特国情,农民人口众多,如果不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革命便不会成功。要争取农民就要代表和实现农民利益,而“土地”正是农民世世代代、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核心利益,解决土地问题,就会赢得农民。所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作“土地革命战争”,党由此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年代,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党确保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利益。在抗战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多余土地分给农民。二是政治上的民主权益。从农民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诸如“投豆”等办法实行民主选举等。三是文化权益。组织农民特别是妇女办“识字班”学文化,向农民宣传革命的道理,开阔农民的视野、提高其觉悟程度等。因此,广大农民在国共两党的比较中清楚地感受到,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确是“为国为民”,是人民利益的创造者、代表者和维护者,于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感恩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拥护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支援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坚定地跟党走,由此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形成了人民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当国民党打着“剿匪”的旗号,重点进攻以沂蒙山区为核心的山东根据地、围剿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时,人民群众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一边,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舍生忘死投入到支前行列中,全面支前、全程支前、破家支前,“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好的儿子送战场”,在沂蒙大地广泛流传,生动地展现出了沂蒙人民尽己所能,全力拥军支前的奉献精神。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成为党和人民军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坚强后盾。所以,党领导的革命,本质上是人民革命;党领导的战争,本质上是人民战争。人民离不开党,坚定跟党走;党为了人民,离不开人民。
说到底,“沂蒙精神”是党在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基础上产生的,证明党和人民军队代表群众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实践者;人民群众坚定地跟党走,成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