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净化个人交往“圈子”

领导干部要净化个人交往“圈子”

(原题:“圈子”失范危害大)

随着反腐进程的深入,一批贪腐官员纷纷落马,接受党纪国法的惩罚。翻看他们的贪腐记录,“朋友圈”“亲友圈”“同学圈”等形形色色的“圈子”,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这些反面教材,警示各级领导干部引以为戒,心存畏惧,保持清醒,规范权力运行,化解贪腐风险。

“圈子”失范危害大。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自然会成为不同层面、不同功能人际关系“圈子”的成员,在其中承担社会角色,维系社会关系,保持社会交往。可以说,人人有“圈子”,而且不止一个。然而,大量官员贪腐被抓后暴露的事例证明,无论什么“圈子”,一旦沾染了权力的色彩,迟早会走了味、变了质,异化为“权钱交易圈”“滥用权力圈”“腐化堕落圈”。大量以权谋私、违法违规的行为,就这样谋划在“朋友”间,发生在酒桌上,出现在家庭里。

究其成因,这些形色各异的“圈子”,有的是一些人想方设法,以朋友、老乡、同学等名义,把手握权力的官员及其亲属“拉进去”,密切关系,谋求利益;有的是官员打着各种旗号,以地位高低、关系亲疏、利益大小等标准,主动将不同的人“圈进来”,形成小圈子。看其表现,这些“圈子”,往往打着亲情友情的旗号,营造礼尚往来的氛围,遮掩损公肥私的实质。比起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圈子”里的各色交易隐蔽性更强、腐蚀程度更深,官员们“中招”的可能性也更大。

许多官员身在“圈”中时洋洋得意,自以为作用大、地位重,“圈里”营私舞弊,“圈外”排斥异己,却不知诸多“朋友”“哥们”都是奔着权力而来,谋着不当利益。一旦失去权力,往往是树倒猢狲散,转眼成路人。更有许多落马官员悔不该在“圈子”里放松了警惕,滥用了权力,谋取了私利,结果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和朋友。

将公权力和私人“圈子”隔离开来,规范权力运行,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净化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就大环境的营造来说,需要从加强法治、规范权力行使过程入手,堵塞制度漏洞,严格执法执纪,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压缩官员自由裁量的空间,减少贪腐发生的概率,让每个人都不敢、也不能借“圈子”里的人际关系以权谋私、结党营私。

就领导干部自身而言,净化人际交往“圈子”,才能保持自身清廉、避免触犯法纪“红线”。无论级别多高,工作之时是领导,工作之外就是普通人。必须谨记,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于为人民服务理所应当,用于个人私利为党纪国法所不容,迟早会受到惩罚。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警惕,自觉行动,以公私分明为尺,丈量一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主动梳理人际关系,区分距离亲疏,让“圈子”回归本位。让自己成为正常人际交往中一个真正的朋友、真挚的亲人、真诚的同学。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