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缘何多次“敲打”地方反腐?

中纪委缘何多次“敲打”地方反腐?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一马当先,至今已擒虎过百,中纪委甚至创下“一天打三虎”的纪录。然而,与中央重拳出击的力度和节奏相比,有些地方反腐似乎总是慢半拍。中纪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日前,中纪委官网连发五文谈巡视,质问反腐“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过来吗?”王岐山在与地方纪委书记座谈时,直言要切实解决执纪宽松软问题。

中纪委多次“敲打”地方反腐工作

日前,中纪委官网连发五文谈巡视,质问反腐“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过来吗?”。文章直陈当前地方巡视面临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党委发现问题后竟当看客、说客;有的党委书记讲表态多,处置干部问题少;有的巡视组发现问题能力不强,不能摆脱人情干扰;有的地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今年2月,中纪委官网就曾刊文批评地方反腐中的“装腔作势”:有的地方仍是“吼吼嗓子”、“摆摆架子”、“做做样子”;有的地方“柿子拣软的捏”;有的地方在问责上有“凑数”嫌疑。今年4月,中纪委官网再度发文痛批“表面上九级风浪,下面却纹丝不动”,直言从严治党“既不能光说不干,也不能大轰大嗡”,要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实到党的各级组织。

反腐力度在自上而下层级传递中的边际衰减“乱象”

值得警惕的是,反腐力度在自上而下层级传递中的边际衰减。有的地方仍是“吼吼嗓子”、“摆摆架子”、“做做样子”;有的地方问责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有的地方“柿子拣软的捏”;有的地方在问责上有“凑数”嫌疑。现实中,一些地方就被曝出玩“搞灭火式追责和临时通报”“通报违纪避重就轻”等把戏,像陕西宝鸡某地之前就被质疑,只通报上班玩游戏、办公桌上有零食之类的小事,却对反腐败等要害问题蜻蜓点水。更别说,在“基层意味”极浓的县镇两级,有些地方甚至罕有反腐动静,这跟公众“无死角”的反腐预期形成巨大落差。 

地方反腐工作“大忌”:不履行监督职责比腐败更可恨

面对选人用人中的带病提拔,发现问题却把问题留给中央,明显是“不敢得罪人,占着位子不敢动”,检查问题如“傀儡式”的照本宣科,走过场,哪个腐败分子会怕呢?这种“等靠”、“绕弯弯”的思想,虽然没有违背党纪国法,却成了地方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障碍。

被动应承式”反腐危害:直接蚀化反腐震慑力

尽管说,在拍蝇打虎中,中央和地方没有明确的查办案件的权力界限,但从现实实践可看到,大多时候中纪委主抓大案要案,针对的是省部级干部、央企高管等,而地方反腐则主要针对本地干部。一些地方尤其是基层被动应承式的反腐——不是反腐反应慢了几拍,就是敷衍了事,那危害自然不容小觑:要看到,“苍蝇”虽小但身处基层,对普通民众影响更为直接,若姑息纵容,无异于蚀化反腐震慑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