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用思想的力量治国理政

善于用思想的力量治国理政

——访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教授

编者的话: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自2014年出版发行以来,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全球发行量已突破400万册。

思想的力量强大而重要。有好的思想才有好的思路,有好的思路才有发展的宽广大路。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要读懂其思想精髓,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思想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不断增强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本领。近日,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教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折射执政自信和文明自信

辽宁日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个专题就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谈到“主义”问题,就有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意识形态话语,或属于大而无当的词语之争。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性质和实质?

韩庆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根本主题。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面对的第一大问题就是道路、旗帜、主义的问题。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就是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这次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这里释放出三个政治信号:

第一个信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是有强烈针对性的,针对的就是国内国际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改旗易帜或应该改旗易帜的论调。“坚持”充分表明我们党在根本问题上有方向感,有战略定力,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从这两年多来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如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公平正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因素在增加的表现。

第二个信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彰显的是为人民担当的执政理念。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聚焦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指向公平正义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关键要素之一,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标志着中国改革的转型升级。

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实质是为治理国家公共权力提供现代化制度模式,即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法德并治、协商共治。其中,党政主导继续保留并发挥 “国家主导”模式的巨大优势,而社会参与、法德并治、协商共治则有效弥补“国家主导”模式的弊端,减少党政压力,减少社会风险和矛盾。

三是提出中国梦。对此,应重点放到 “新三步走战略”框架中来加以把握——这是我从学理上提炼出的一个概念。第一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为实现中国梦铺平道路。同时,中国梦也是为解决思想分化、认同危机而提出的。

第三个信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有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一个执政党的自信,更是国家、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自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