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理论支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和强大思想武器。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重大制度和政策问题,甚至涉及到在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不敢碰的“红线”。比如,关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关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问题,等等。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有利于大胆革除一切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无论怎么改,对于属于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党的领导,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疑的坚决回击。近些年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呈现一些新的特征,比如,北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居民社会福利水平,贫富差距大大降低。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呈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国家建设发展继续向好的大势下,一些地方出现诸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公正不彰、党员信仰丧失、官商勾结严重等现象。国内外一些舆论质疑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仍然属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存在一些阶段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们党高度重视、正在积极解决,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国,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会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充满希望。
具有切实要求的重大论断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不仅意味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的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而且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就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严治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素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关键是搞好党的建设,根本途径是加强学习。这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在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积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核心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为党的依法执政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强化宪法意识、法律意识,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