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两汉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盛况

摘要:汉朝是中西文化交汇的重要时期,许多来自异域的艺术形式不约而同地传入中国,融进中华文化之中。大规模的吸收和远距离的传播,是两汉时期文明发展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以后的历史时期中也一再出现过。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

QQ截图20150522141944

  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5/0529/815013.shtml

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为大规模吸收外来文明创造了有利条件,李斯在上秦始皇书中曾这样描述: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之鼓”,正反映了大规模吸收外来文明的状况。

张骞凿空西域后,西域文明就沿着“丝绸之路”这条国际通道源源传入中原。在短短几十年中,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不仅有芝麻,胡麻、无花果、安石榴、绿豆、黄瓜、大葱、胡萝卜、大蒜、番红花、胡荽、酒林藤、玻璃,海西布(呢绒)、宝石、药剂和罗马胶等物产,而且还有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以及后来传入的佛教等产生于异域的文化。这些文明的引进多是自觉的、大规模的,而非偶然的、零星的。如武帝时为大量引进大宛(今费尔干纳)良马,曾多次派使者访求。最后不惜诉诸武力,如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三征大宛就是明证,当然,汉武帝征大宛的原因要复杂得多,远非改良马政的原因所能全部阐述清楚。

如此大规模地吸收外来的文明,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文明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之一,即以大宛良马和西域苜蓿传入中原为例,从考古资料可知,武帝以后中原的传统马种已掺进大宛马的血液,使我国马种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而对畜牧业和战争的形式都有深刻的影响。至于其它物产和音乐、舞蹈,艺术、宗教以及生活用具的传入,都使两汉时期固有的文明发生显著的变化。所以,两汉时期大规模地吸收外来的文明,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时期。这种飞跃在后来还出现多次,但两汉时期为首开其端、规模最大的一次。

文明的向外传播,在两汉时期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在此以前,中国文明的向外传播多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因而其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到了汉代,中国文明的传播更加遥远,政府的使者曾达到安息(伊朗)、犁轩(古罗马国)、身毒、奄蔡(今里海东北)、条支(今波斯湾西北),穷临波斯湾。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影响则远远超过这个范围。例如丝绸、钢铁、冶铸和水利技术都远远传至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据希腊古代学者希罗多德记载,希腊人早就知道以产绢著名的中国。但是丝绸的大批输入西方,则是在两汉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公元前7-6世纪末,中国出现了铸铁,这是人类冶铁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表明中国冶铸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记载:自大宛以西至安息“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教铸作它兵器”,说明中国铸铁技术传至大宛是在公元前一世纪初。中国的水利技术传至西域,是对西域各国人民的又一大贡献。史籍记载,李广利征大宛时,大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后来抓到了汉人,才知道了打井的技术。汉朝先进的井渠法在汉宣传时期传到了楼兰(鄯善)。

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是在两汉时期远传于西方的。据美国学者亨利.M.莱斯特著《化学的历史背景》一书中指出,中国的炼金术通过许多渠道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向西方。“公元前150年——140年,中国北部的游牧部落月氏被逐出家园。他们辗转流迁,最后在巴克特里亚定居下来。巴克特里亚是波斯帝国最东边的一个省份,姆夫城就座落在这里。”“公元前106年,第一支直达商队沿着这条‘丝绸之路’来到波斯,随后,西方的罗马帝国和东方的中国开展了定期的贸易交往”。

两汉时代文明的传播,影响之大,是不胜历数的,直至今天,世界上不少国家仍称中国为China,即“秦”的音译,以及把中国人笼统称为“汉人”,即可知道我国的文明在秦汉时代对世界影响之深、传播之远。 

大规模的吸收和远距离的传播,成为两汉代文明发展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以后的历史时期中也一再出现过。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

“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这是汉朝长安繁华的写照,同时也是外来文明麇集的表征。汉武帝时代,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文化的繁盛期,日臻成熟的文明与渐趋强大的民族,都促使当时的异域文明融汇于中华文化的体系之中。同时,珍禽异兽、四方宝物,进入了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安。

汉朝的长安,很有些国际文化城市的味道,在这里可以看到于阗的宝石、埃及的十色玻璃、千涂(犍陀罗)的火齐屏风,印度的琉璃玛瑙、琥珀、朱丹、青碧等等各种宝物;还能观赏到封牛(瘤牛)、象、沐猴、狮子、犀牛、大雀、鸵鸟等四方特有的动物。豪华珍贵的装饰品、稀有的动物,虽然并非是生活的必需品,却使中国人大开眼界。特别是四方宝物,成了宫廷或上层贵族观赏、比阔斗富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自汉以来,即与中央亚细亚各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密切关系,历魏、晋、南北朝,愈趋融合,中国文化,加入了西域各民族文化成分,至唐而大盛。就其影响所及,宗教艺术诸端,均呈异彩。”

汉朝是中西文化交汇的重要时期,许多来自异域的艺术形式不约而同地传入中国,融进中华文化之中。汉朝是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成熟的阶段,而西方艺术以全新的风貌为之注入了新的生气。由于直接导入了西方文化艺术,拓展了中国的艺术视野,并把视角转向了栩栩如生的神灵世界,以及各种人物日常生活动态的描绘,使得战国时期的谨严、单调的艺术传统有所改变,形成了精密、优美、活泼的风格。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