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登报检讨不如引咎辞职
登报检讨不是什么新鲜事,也没有多大的震慑力。虽然报纸是面向濮阳全市党政机关发行的,虽然检讨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检讨也仅仅就是检讨而已。因为新闻每天都会发生,检讨只登载一次,第二天就会被新的热点新闻代替。对于那些久经官场考验的“老油条”来说,登报检讨算个多大的事啊。官员登报检讨,也许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热议的内容,但是这并改变不了官员仍然是官员的事实,因为他们头上的乌纱帽照样戴得稳稳的。官员为官不为,要么是不具有相关的工作能力,要么就压根儿没把“城区河道截污治污”这样的民生工程当回事,因此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如果光是媒体上高调检讨就能过关,如果检讨之后照样原封不动,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这样的检讨就会沦落为一场政治秀,进而成为一场笑话。广东肇庆跟河南濮阳相比,对于那些不作为、乱作为和胡作为的官员惩治力度更大。他们的做法既直接又“粗暴”,直接在于取证之后立马曝光,“粗暴”在于要求涉事官员当着全市人民的面在电视访谈中认错表态。可事实证明,这种没有伤筋动骨的检讨根治不了官员不作为。例如肇庆2014年2月份的节目中,曝光了广宁县绥江河垃圾污染问题。节目播出后有关部门作了整治,但不到位、不彻底,5月问题再次遭曝光。这都是相关部门负责人没有受到党纪政纪处理造成的,他们才不把检讨、认错当回事。
官员不是学生,我们不能采用学校里处理违纪学生那套办法来进行管理。他们是成年人,他们最在意的就是手中那点权力。因此官员不作为,乱作为,各地督办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给出结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议主管部门勒令其停职反省或者引咎辞职。只有砸烂他们的“铁饭碗”,他们才会受到些许触动,才会主动关心那些民生工程,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
“因工作不力登报检讨”应慎重
官员由于工作不到位,向民众做检讨这是应该的。通常情况下,官员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也不会主动去登报检讨。登报检讨是在当地组织部门或主要领导责令下才不得不做的。但登报检讨涉及组织程序、个人名誉、前途等等。因此,登报检讨一定要慎之又慎。
官员在报纸上做公开检讨,虽然不是一种党纪政纪处分,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比处分要严重得多。登报检讨,不仅在全市人民面前丢了脸,也有可能在全省、全国人民面前现了丑,成了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这等于提前把这位官员的前途判了“死刑”。因此,官员在工作中出了问题,是否登报检讨,一定要有个标准,一定要通过组织研究后谨慎使用。如果由着一些领导的性子,超越组织之上,高兴时,即使一些官员问题再严重,也纵容包庇;不高兴时,对一些看不顺眼的官员采用“登报检讨”的方式去“羞辱”,这样不但有失公道,而且违反了组织原则。因此,各组织在考虑官员“登报检讨”时,应该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更要慎重。
一个部门、一位官员工作有没有做到位,主观努力当然重要,但客观原因也不可回避。譬如:本次登报检讨的市政园林管理局局长,他在《关于城区河道截污治污推进缓慢的检讨》中,虽然承担了主要责任,但从这一检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城区河道截污治污项目进展缓慢,这也与这个部门权力有限有关,虽然市里让这个局牵头负责,但显然是“小马拉大车”。试想,河道截污、治污涉及环保、水利、农林、建设、城管、规划、财政等等部门,一个小小的园林管理局没有人事权、也没有财权能管得了这些大部门吗?只要其中的一个部门不配合,就足够让他们难看的,“工作不到位”那是必然的。
官员登报检讨,表面上看可能会震慑一些干部,也会让百姓拍手称快,但毕竟不是长远之策,一旦做过了头,可能会破坏组织程序,也有可能造成干部之间互相排挤,搞得人人自危,这不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也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对于官员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查明原因,对确系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通过组织程序等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事关民生的大事,在组织慎重研究后,责令其登报检讨,向民众道歉也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轰动效应,为了博得所谓的“掌声”而随意采用“登报检讨”的方式,如果那样,就落入“处罚简单化、绝对化”的误区,不但不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可能使一些好干部被“误杀”“误伤”。
【启示与思考】
由于所负责的重点项目推进不力,河南濮阳7名处级干部近日在当地主要报纸上,向全市人民作出公开检讨。此事一出,引来众议。
经过公开检讨,这些项目如果仍然没有进展,不仅上级看不下去,群众也会有意见,更会怀疑干部的工作水平,影响到考核升迁。这样的公开检讨,可说是公开的表态、公开的承诺。而翻开这些检讨也能发现,检讨涉及的4个项目,除了工业园区外,其他三个项目都可谓民生工程,包括医院病房楼、城区河道截污治污和建设中心公园。以之开刀祭旗,本身也是一种导向。
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当地干部“当前正是跑项目、争项目、大干项目的好时机”。看来应该是有着很强的“项目思维”,深谙项目的作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暗访问题并登报检讨,本身也是一种“抓住一个是一个”的“项目制”。在抓好项目的同时,还需要从更高层次来检视背后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曾几何时,对于干部的或批评、或检讨,往往是局限在干部内部,公众听不到,也很难看到。对于干部来说,这等于是“内部过关”。因为范围有限,往下的情况如何,民众并没有充分的“知情权”。也未必能收到举一反三汲取教训的实效。于此而言,这样的登报检讨,值得肯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