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进取心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奋力执着前行的积极状态,内含昂扬向上、发愤图强、不断自我扬弃、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追求。正确的进取心,是一个国家、民族走向繁荣与强盛的精神心理基础。
■ 在进取的问题上一方面要警惕不思进取的不作为,还要防止没有正确原则指导、违背客观规律的乱作为。进取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必须沿着正确的轨道,遵循正确的原则。
■ 进取心上出现的问题,根本上是这些干部修身不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出了问题,发展观、政绩观、事业观陷入误区,没有搞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 “进取”,一定要“进”字当头,不可“取”字为先。一旦升华了小我,超越了一己私利,就会树立大境界、大胸襟、大担当,就会选择大我大爱大善,进取之心就会有永不枯竭的源泉,进取之路就不会出方向性的偏差,而且会变得豁然开朗,越走越宽广。
进取心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奋力执着前行的积极状态,内含昂扬向上、发愤图强、不断自我扬弃、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追求。正确的进取心,体现出一种辩证的思想意识、雄健的精神气质和蓬勃奋发的人生境界,是一个国家、民族走向繁荣与强盛的精神心理基础,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也为一个干部的成长进步打开了广阔空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进取,首要的是自强不息,积极地进,大踏步地向前走,紧跟时代步伐,倾听时代声音,在时代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当今中国史诗般的巨大进步,既靠着遵循历史规律的正确道路、符合基本国情的优越制度、反映客观实际的科学理论,也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奋发进取。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迈向新阶段的今天,面对充满挑战的新的历史课题,更需要每个人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地迎难而上、敢作敢当、奋发有为。
但是,面对永远在路上的作风建设、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却出现了不思进取、消极应付的苗头,最突出的就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为官不为”,是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的“懒政”、“庸政”。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担当精神,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把守规矩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片面地以为“定规矩就是不让去干事”、“不干事就不会出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出事”成了最大的原则;有的领导干部礼不收了,事也不办了,该管的事不管,该负的责不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上级部门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梗阻”、落实不到位,以所谓表面的“干净”掩盖实质的“不为”;有的领导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到问题皱眉头、见到矛盾绕外头、碰到困难躲后头,变着法子绕道走,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种种这些无利可图“不愿为”、得过且过“不思为”、监督不力“不必为”、胆小怕事“不敢为”、慵懒庸碌“不想为”,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贻误了改革发展的机遇,也辜负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当然,在进取的问题上一方面要警惕不思进取的不作为,还要防止没有正确原则指导、违背客观规律的乱作为。进取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必须沿着正确的轨道,遵循正确的原则。有些领导干部,看上去有很强的进取心,但由于没有踏着规律的节拍、丢失了正确的原则指导,忽视客观条件、臆断发展前景、不顾规律法纪,急功近利、盲目进取,结果事与愿违,走向成功的反面、陷入发展的困境。这样的“进取心”,也同样需要警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