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民族精神如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

抗战民族精神如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历史挑战,民族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助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民族精神在抗战中淬炼

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往往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甚至将之等同于传统文化,其内涵不明确、不系统。即使在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受千百年封建文化束缚和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的影响,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民族精神却还是被某种保守甚至消极的精神所笼罩。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遭遇历次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人民也掀起了无数次的反抗斗争。尽管每一次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都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觉悟的提高,爱国主义精神日益增强,也突显了该时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救亡图存的伟大民族精神,但历次殊死抵抗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的结果,说明爱国主义还没有汇聚出足以使自己战败敌人的极大力量,或者也可以说,在爱国主义感召下实现的真正民族大团结局面往往产生于民族危亡之际。因此有学者认为导致失败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就是当时中国未能形成真正的民族大团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民族的力量。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给人以信念、智慧和力量,具有永恒的教育意义。重建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源于一个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提供了历史契机。历经八年抗战烈火洗礼,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危机意识和使命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代。此时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它比之前任何时期表现的更强烈、更广泛、更彻底、更持久、更具战斗性。“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了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①全中国各阶级、各政党、派别和各军事集团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这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未出现过的现象。最终,弱国战胜了强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也是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胜利,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和质的飞跃。在长达14年尤其是持续8年的抗战中,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团结意识、牺牲精神、坚韧自强等中华民族优良民族精神得以淬炼、强化和弘扬,因此有人说,抗日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用中华民族精神建造的一座历史丰碑。

抗战精神在新时期弘扬

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下,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取得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和平,尤其是中国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发生对外战争。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虽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但也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一些人的精神品格,一部分人似乎正在逐渐遗忘历经战火洗礼和淬炼的爱国、团结、自信、自强等宝贵的民族精神。

当前,“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全面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而我们面临的内外形势却依然严峻。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政治、经济、地缘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不同国家利益、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派别的矛盾与斗争加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国际事务参与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也不断加大。敌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及维持其霸权地位等考虑,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我西化、分化力度,从思想渗透逐渐转化为行动煽动:如诋毁、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制造思想混乱;利用民族、宗教、环保等社会问题,制造社会事端;加大对“藏独”、“东突”、“民运”、“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扶植力度等。从国内形势看,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精神文化变化,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心理失衡增多,在自媒体网络社会环境下,更易诱发各类社会问题。而在此背景下,我们内部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不分是非的人与外部势力遥相呼应,采取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网上与网下、暴力与非暴力等多种手段,实施各种破坏活动。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利用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否定我们爱党爱国、团结一致等民族精神传统;利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内部存在的民族、宗教、阶层、环境、经济发展等各类社会矛盾,破坏民族团结、安定有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打击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利用西方文化中淫秽、色情、颓废、庸俗的精神糟粕消磨我们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品格。因此当下阶段,抗战精神不仅永远不能丢,还更需要全体人民高举抗战精神的大旗,拿出勇气和信心,积极应对。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