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忠诚干净担当”心得体会(2)

学习“忠诚干净担当”心得体会(2)

核心提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最新密切相联、相辅相成的,人民法院的法官必须坚持“忠”字当头,“廉”字托底,以严正己、以实导行,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和“廉政”于一体;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让党放心、让各族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二)成为一名好法官,要坚守好干净这一法官的操守底线,必须作为人生信条终生尊崇。法官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个人干净,是法官的底线,是有为有位有威的前提条件,核心要义就是要心存敬畏、严格自律,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守住法律的底线。要净化心灵境界。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提升人生境界。只有把境界提高了,才能抵御外部的诱惑,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待群众、行使权力、处理问题,不被贪欲所困,不被名利所累。要夯实道德根基。道德是一种内心的自我约束,是规范行为、抵御诱惑的内在力量。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道德标杆意识,把干净做人、干净干事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以自身廉洁为社会增加正能量。要敬畏党纪国法。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要求严格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法官身处依法治国一线,带头守法执法,更要认真领会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依法治国、依规治党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党纪国法规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党组织决定的事,必须做好。要自觉接受监督。现实中,有的干部不愿意接受监督,认为监督是对他不信任。其实不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和信任是两码事,不能混淆。监督是一种保护,是一种关爱,自觉接受监督就是接受保护,是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的一剂良药。对发现的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早纠正,有效预防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

(三)成为一名好法官,务必要“敢于担当”。当下,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这既体现了司法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也反映出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整体感受与我们的自我认知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的存在与少数案件和人员的不公、不廉有很大关系。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断将会污染河流的源头。裁判不公不仅侵害当事人权益、损害老百姓感情,而且会挫伤人们对法治信仰和公平正义的追求。确保司法公正,法官要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身为一名法官,一方面作为实现法治中国梦的参与者、推进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一个一个案件的公正审判、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为实现梦想贡献力量,我们也感到无上光荣、倍感自豪。身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我们既要有这样的责任感、使命感,也要有这样的自豪感、荣誉感,还要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案件做起的担当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法治中国梦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