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权妄谈“国际贡献”
步平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首先需要明确战争责任与是非问题。战后,国际社会建立了审判德国法西斯与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国际军事审判法庭。这不仅是对被告的处决和判刑,更是通过国际审判,系统地追究德日战争指导者的战争犯罪,使一直对政府宣扬的战争理论深信不疑的德日民众真正了解战争真相。特别是审判时提出的“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是国际法上的革命,其法理在战后已经普遍化,对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的发展影响巨大。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更需要在国际社会建立维护和平、谴责侵略的有效机制,即联合国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面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绝大部分国家都认识到:必须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更好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战后初期的联邦德国曾把重点聚焦于重建经济,很少关心对纳粹历史的清算。但德国司法界对继续追诉纳粹战犯的锲而不舍,来自以色列和犹太人集团为代表的外部力量的压力,以及年轻一代对父辈战争责任的追究,终于使德国社会发生了变化。1985年,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在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5月8日对德国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解放日,因为它把所有德国人从纳粹的暴力统治中解放出来。德国政治家能够高瞻远瞩地希望德国人应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结于罪恶的纳粹统治,这难能可贵。政治家的态度澄清了德国公众的历史疑惑,受到国际舆论赞赏,也除去了德国国际形象上的阴影。
战后日本社会的历史认识也经历了从模糊战争责任到追究军国主义战争指导者的责任,从强调战争被害到反思战争加害的过程。村山富市首相在战后50周年以谈话的形式表示了对战争的反省与道歉。但遗憾的是,在那之前,几乎没有一位首相进行过那样的表态;而在那之后的日本政治家,或态度暧昧,或露骨否认侵略战争责任,而旗帜鲜明地反省战争责任的政治家则遭到批评甚至人身攻击。在战后70周年即将到来时,更有一些日本政治家有意淡化“村山谈话”原则,而强调所谓战后日本国际贡献。日本政治家的这些言行阻碍日本社会正确认识战争责任。日本如果回避过去的战争责任,单纯“关注未来”,则完全违背了二战胜利的成果,很难得到亚洲各国人民的理解与信任,也很难回归亚洲。
二战已结束70年,但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任务仍未完成。任何否认侵略罪行和模糊战争责任的言行都是对人类正义的挑战。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国际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长久的任务。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
缘何安理会有“五常”
彼得·库兹尼克
关于二战有几处背景知识必须明确。
首先,二战的胜利国是谁?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仿佛只有美国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者,只有美国才发挥了中坚作用。但历史事实是,俄罗斯、中国等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国。苏联抗击了200个师的德国军队,在战争多数时间内,英法只面对10个师。美国在二战期间共牺牲了约40万士兵,苏联损失了2700万。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大发展中国家(当时很多处于被殖民状态)也有很大贡献。否则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5国,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二战后一大批殖民地获得独立。
其次,在东方战场,是谁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如果你问美国人,很多人可能回答是“原子弹”。这个答案不正确。中国是抵抗日本的主战场,抗击了60%的日本陆军。
最后,反法西斯战争与今天的联系是什么?历史不仅是现在的基础,还给人启迪。在东亚,主要是美日并没有解决好历史问题,其根源是,把历史问题同现实政治联系在一起,目光只停留在短期,而忽视长远的国家利益,最终也不利于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二战后,美国出于“对抗共产主义”的需要,不愿意严肃处理日本的历史问题,甚至对日本的一些甲级战犯也不愿惩罚,而是再次利用他们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家族就是典型例子。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在战后本来因是一名甲级战犯受到监禁,后来竟被释放,还出任日本首相。他迫使议会通过了《美日安保条约》,遭到日本民众的强烈反对,被迫下台。岸信介的弟弟佐藤荣作担任首相期间提出“无核三原则”,但私下却嘲笑其为“胡闹”,并暗地支持日本发展核武器。现在,安倍晋三上台后,在历史问题上的作为也就不难理解。日本政府甚至还试图迫使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修改有关“慰安妇”的内容,这值得警惕。如果在历史观上犯错误,历史悲剧就可能重演。
与德国不同,日本从未坦诚面对其侵略历史,承担历史责任。二战期间,日军大肆侵略,犯下无数令人发指的罪行。美国的政策纵容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错误行为,而安倍晋三就是其中代表。安倍政府自组建以来就不断试图粉饰、美化历史。日本宪法规定了日本永远走和平道路,禁止重新军事化,而安倍正竭力更改这一条款。对此,日本人民不会同意。因为,人们懂得重新军事化意味着日本青年将不断卷入海外冲突,造成年轻生命陨灭。
反思历史,首先必须客观认识历史,承认事实。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能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防止战争发生。
(作者为美利坚大学历史系教授,本报驻美国记者张朋辉采访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