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婉拒“被打伞”是本心回来了
雨水初降时,领导婉拒“被打伞”是知礼节,大雨倾盆时,领导相互打伞,是不作秀,相对于之前网上曝出的有人给领导打伞,孩子们冒雨进行“六一”演出的闹剧,这组照片可谓是官性回归本位的最好体现,为官与做人一样,无知的骄矜和做作的卑微都不是正道,这次“官性”回归了本位,值得点赞。
从被打伞到打伞,折射的不仅仅是官员作风的改变,更是为官者善察民意,正身慎行的典范。就事件本身来说,自己打伞,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官员只有在认识到自己并不比普通人高出一等的时候,才能婉拒“被打伞”,而官员也只有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才能不作秀,很“接地气”的在雨一直下的时候,互相撑起雨伞。官员不是铁人,互相撑起雨伞的场面,想必让很多人心里觉得,台上的官员是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身知冷暖。
领导自己打伞,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相对于许多膨胀漂浮的官员,这无疑是极好的,群众为此点赞,也说明舆论的关注点已经从以前的矫枉过正,变为了现在的理性看待,官员能纠正以前漂浮的风气,回归本色而不过分作秀,舆论能就此点赞,说明的问题有两个,首先是官员站位的逐步明确,为官正趋于职业化,权力正趋于制度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为官者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时,能分不出你我,这是社会各界期盼的;其次,舆论的点赞,也是正确看待了官员回归本色这一事件,既不认为官员是作秀,也能从官员婉拒打伞中,看到官员这一特殊“行业”慢慢做出的改变,舆论本身,也已经和官员们一样,回归了不浮躁,不苛责的本位。
下雨打伞是普通人的权利,也是官员的权力,真正的和谐,是在雨中看到官员与群众各自撑起雨伞,融和在一起,不分你我。
婉拒“被打伞”,撑起廉政之伞
提到官员“被打伞”,似乎是司空见惯,自从中央“反四风”以来,这样的话题一再被提及,也有不少官员由此被人认知。相对于以往的领导干部“被打伞”,湖北松滋的“被打伞”就显得与众不同,台下群众皆打伞,台上领导冒雨讲话,并且数次婉拒了工作人员帮忙打伞和送伞。于此相对应的是民众的反应,往常的批评和失望变成了集体的肯定与点赞。
对此,我们欣喜的看到,这是党深入整治“四风”、开展“三严三实”取得的良好成果,也是网络舆情对官员的有效监督。从被动打伞到主动打伞,这不是简单的作秀,也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当地的领导干部对网络舆论的聚合与放大效应有了一定认知,背后反映的是官员坚持廉洁奉公的自我约束。
婉拒“被打伞”,看似是一件小事,折射的是领导干部作风的提高,摒弃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面功夫,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现实中,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往往始于思想和作风滑坡。小事情容易成为思想决堤的泄洪口,思想的阀门一旦失控,欲望就会一泻千里,滔滔不绝。现今,有了拒绝“被打伞”的警惕心,距离拒绝“被腐败”还远吗?如果领导干部将这样的工作作风坚持下去,他们的身边就会减少很多阿谀奉承的人;如果领导干部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他们就不会被行贿者拉下水。如此,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就会取得胜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