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信号衡量城镇发展 (2)

用市场信号衡量城镇发展 (2)

第三块地是农民的宅基地。我们过去一直担心,说宅基地不能动,动了以后万一哪天生活没有着落,去哪呢?会不会将来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经常举个例子,某某农民把地卖了以后,喝酒去了,喝醉了以后别的事都不管了。这种情况是有的,对此担心也有道理,但是我们回头看看,真正喝醉酒不顾其他的农民,100个里面有几个是这种情况?也就一两个。这种人在城市里也能找到,城市里醉酒的人也有。我们能不能因为这一两个农民不负责任,就说宅基地不能交易呢?我们知道,一个产品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第一是产权要界定清晰,第二是一定要进行交易。交易以后才能显示应有价值。农民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那块地,但是不让它交易,那个价格能够起来吗?能够显示正常的价值吗?我们说要保护农民利益,连农民利益多大都搞不清楚,如何保护?所以,关于宅基地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指出,要进行交易试点,我认为这个步子可以迈得快一点。为什么?一定要相信大部分农民是聪明的。我在农村搞调研,一位县长告诉我,到农村工作以后发现农民个个都是经济学家,账算得很清楚,问题是看你给他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农民是很聪明的,有些人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不影响他的判断力。不要认为农民是非理性的,不知道以后日子怎么过。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智慧。如果少数人或者个别人有非理性的问题,我们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救助措施或者其他办法解决。

我最近注意到,相当多的城里人想离开市中心,找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在那里过过日子,盖一个房子,种一块地,也可以搞农业。其实就是资金下乡的问题。农民想进城,城里面的人也可以下乡。像上海这种大都市,还是要吸引更多的人,因为这个地方要素产出率还是最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家都挤到陆家嘴那个地方去,在北京不是说都挤到二环之内。我们现在问题是,这些地方挤的人太多。实际上,我们现在要发展的是城市圈、城市带,其中既有大城市,也有中等城市,还有大量的小城镇。目前的农村,有些地方将来会成为城镇,比如处于交通要道的地方,称之为“就地城镇化”。我们能不能开一个口子,让城里的资金下去,资金去了以后农民的房子价格能够上涨,收入可以增加。大城市特别是核心区的一些人,愿意向外走,到中小城镇去休闲养老,环境改善,生活成本也会低一些。中等城市重点搞制造业,像上海这些大城市主要是搞高端服务业,彼此会有分工,形成较为均衡的布局。城镇结构需要做这样的调整,农民的宅基地必须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使这块地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才叫真正保护农民的利益。

总的来讲,“三块地”的问题,都是市场没有发挥决定性作用,都有行政干预,是一种扭曲。客观地说,过去30多年时间里这种扭曲是起到积极作用的。我们的城镇化取得很大成绩,体制上还是有长处,或者说有优越性,否则道理也讲不通。但是时过境迁,进入新常态,有些做法应该调整一下了。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那句话,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包括土地、资金、人员在内的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城乡发展要有规划,但是规划也有对和不对的问题,最后用什么东西来鉴别?还是市场信号。我想,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创造出巨大的需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