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独立性”拷问(2)

美国智库“独立性”拷问(2)

2.美国智库中的董事连锁现象

美国排名前十位的智库都设有董事会。智库董事对于智库的资金分配、研究议题的确立拥有表决权;对于智库管理层以及各个研究分中心主任的人事任免拥有表决权。董事在智库加强自身宣传和争取资金方面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大部分美国顶级智库都存在着董事在其他机构兼职的现象。对于同一人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公司董事会兼职时产生的连锁称为董事连锁,所涉及的董事称为连锁董事。这些连锁董事不但是智库董事,而且往往也是数家知名公司的董事,被视为美国社会的“权力精英”。

本文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发布的《2014全球智库发展报告》(简称“GGTTI”)所列美国综合排名前十位智库中的董事为研究对象,以董事连锁为切入点,探究美国智库与企业间的联系,以及董事连锁现象对智库独立性的影响。本文数据采集自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兰德公司等机构的官方网站,并利用英文维基百科和必应查阅了有关数据,也利用了一些数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5月,时间截止到2015年4月。

本文共收集到299位智库董事,共计570人次的董事连锁情况,如表1所示。

其中,GGTTI影响力及综合实力排名均为第一的布鲁金斯学会,在董事会人数和董事兼职人次上都高居榜首,其董事兼职人次比后五名智库此项指标之和还多。表1中排名前五的智库较之排名后五的智库,在董事会总人数和董事兼职总人次上也平均居高。其中,董事会总人数高出两倍多,董事兼职总人次高出三倍多。可见,董事人数和兼职情况会给智库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带来较大影响。

对某一家智库而言,通过对其董事连锁网络的分析可以直观地发现智库与企业间的联系。董事会成员同时参与两家以上智库或企业的决策,势必会在相关问题上有所倾向。

本文应用董事连锁分析工具——“They Rule”展开分析。“They Rule”是一个可以绘制美国统治阶层关系网络的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定时更新的数据源,数据囊括美国知名公司和智库的董事会成员信息。本文应用该系统做出董事连锁网络图,反映各智库2014年底的情况。

■董事连锁网络

以研究人员人数相近的布鲁金斯学会(约300人)和美国进步中心(约330人)为例,展开对比:

首先,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中心点,使用“They Rule”工具,分析该智库所参与的董事连锁,会得到如图1所示的董事连锁网络。在该网络图中既有如IBM、波音、摩根士丹利这样的500强商业巨头,也有外交关系协会、胡佛研究所、卡特中心这样的智库组织。同时,也包含哈佛大学、乔治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

再以美国进步中心为中心点绘制该智库的董事连锁,得到如图2所示董事连锁网络。可以发现,美国进步中心的董事连锁网络较之布鲁金斯学会稀疏很多。

可见,在研究人员数目相似的前提下,董事连锁网络的复杂程度决定了智库的影响力和综合排名。

观察可见,布鲁金斯学会的董事相比于其他智库的董事拥有更多和更高级的政府任职经历。现任董事长Strobe Talbott曾是克林顿政府的副国务卿,执行副总裁Martin S. Indyk曾是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并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任助理国务卿、总统特别助理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与南亚问题高级主任。这些前政府高官离任之后进入智库继续从事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智库专家和领导者也存在极大可能进入政府工作,即“旋转门”机制。智库通过汇集这些较高层次的董事,使自身研究成果和思想能够通过非官方渠道传达到政府高层人士。同时,能与这些具有政府背景的董事共事,有助于来自企业共同体的连锁董事拓宽自身社交范围,将自己的社交网络向政府延伸,更好地实现经济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换。所以,对于来自企业共同体的连锁董事而言,智库是接触离任政府官员和未来政府官员的最佳场合,智库中的利益传递合法而隐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