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2)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2)

第五,新科技革命正在酝酿中,现有高端技术的应用和扩散正在向更广领域推进。这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由新科技革命突破带来的大规模投资尚不会出现,因而全球GDP的高速增长无法实现。另一方面,运用现有高端技术与传统行业嫁接,或者将现有先进技术进行整合创造出新产品和新需求的投资仍然有很大空间。这既给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又使得不同国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使新兴市场国家赶超或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能够继续以7%的增长率冠盖全球,说明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仍然存在继续赶超的可能。

第六,全球经济治理进入新阶段,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正在重构,全球经济治理以及新秩序和新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竞争正在多个层面展开。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试图通过新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将美国的国内标准变成国际标准,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新兴市场国家一方面在努力争取话语权,表达自身的关切,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应对新规则发展趋势的挑战。这种调整将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改变,以新常态应对新开放发展趋势和规则的制定。

中国经济新常态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中国经济由外延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型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长即使从高速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仍然处于世界经济增长前列,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发展创造的需求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如果用速度稍微下降换取更高的质量和可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贡献的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整个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将为世界经济的调整提供动力。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过程中,中国一方面在加快现有成熟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的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一样进行探索和推进,比如新能源、生物基因工程的研发。这些都为全球经济向更有效率、更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提供了动力。

再次,中国经济的转型决定着世界经济的转型。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经济规模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向技术进步、质量导向、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方向转型直接影响着世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其生产和消费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和精细化转型,对全球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而对环境保护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恐怕整个亚洲和世界都会受益匪浅。

最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将创造一个发展中大国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特殊模式,为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达到中等水平向1万美元跨越时,陷入了增长停滞、社会动荡的陷阱。中国目前正在向1万美元跨越,虽然面临挑战,但改革和调整的方向已经明确,并且正在显现效果。如果转型成功,无疑将提供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崭新典型,而这将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