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融合的思考 (2)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融合的思考 (2)

全方位促进对接融合

积极谋划申报,错位共赢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一要积极谋划把握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在众多产业和巨量要素调动中产生的各种不可估量的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区域创新等新机遇。二要错位共赢发展,避免“一哄而上”和恶性竞争。努力在国家战略与申报诉求之间找到结合点,追求互补发展、共赢发展,避免相互“拆台”和“窝里斗”。三要着眼于从地缘政治和国家经济核心战略方面进行考量,统筹协调、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实现更高层次的竞合,防止无序竞争,实现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融合驱动。

争取政策红利,立足自身优势,创造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切入点。要充分认识到自贸区的宗旨在于打造投资便利、贸易自由、高端聚集、金融完善、监管透明、法规健全、辐射显著的全球经济制高点,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创造国际化平台。要立足现实、发挥优势、主动对接,避免只希望上级重视、偏爱特殊政策给予、“等靠要”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要顺应发展趋势、潮流,找准切入点。一要提升物流功能,融入“一带一路”要素流动的载体体系。二要突出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深化“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重要功能载体,有效规避传统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壁垒。三要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国际贸易,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升级。四要突出发展流通消费国际化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消费引领高端节点。五要打造投资贸易便利内陆开放高地,提升“一带一路”要素集聚、产业聚集功能。积极推动自贸区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红利迅速外溢,延伸自贸区辐射功能,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务实制度创新,打造“一带一路”战略的保障根基。政府对外要做好政策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对内则要强化统筹协调,为企业搭好平台。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依托企业不断探索自贸区发展新模式。一要强化制度创新对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本质意义的认识。自贸区的最大导向在于从优惠政策的谋取转向制度创新。地方自贸区制度创新要自觉服从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先行先试。二要牢固树立企业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在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要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自贸区构建发展中的深度参与。要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积极矫正中国企业在快速“走出去”过程中过于粗放的情况。三要推进政府服务模式和监管模式创新,培育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发展的制度路径依赖,形成“一带一路”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布局合作战略,创新互动模式,实现“一带一路”经济带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60多个,占世界人口的60%,时空范围广、跨度大、周期长,实施难度可想而知,进程设想太快也不现实。要探索区域开发开放与“一带一路”沿线相结合的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新办法。一是探索构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互联互通,共商发展大计,缓解海量信息交流沟通和利益互动问题。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结对,从友好城市或者友好港口开始,再发展双边或单边产业园,重塑国际间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可从政府角度加大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的密切交往。考虑与所在国的地方政府构建合作网络,搭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服务平台。三是更加主动地实施国家间的自贸区(FTA)战略,积极参与重大国际自贸区谈判与全球规则制定。四是加快与国内“一带一路”节点地区对外经贸发展的对接与合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