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再出发”:要产出思想,也要国际发声(3)

中国智库“再出发”:要产出思想,也要国际发声(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谈智库建设与“全球智库峰会”

■ 记者:您一再强调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面向世界发声“解惑”,可见智库在国际上发出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魏建国:的确如此。纵观当今国际环境,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美国看到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突飞猛进,感觉到自己的“第一大经济体”地位受到动摇,因此开始另搞一套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尤其是TPP和TTIP(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的提出,意味着美国要把秉承了170多年的贸易自由化大旗放在一边,变成贸易保护主义者。这容易带来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今后10年,美国还会把打造亚太中心和打破平衡作为战略口号,抢占亚洲新兴市场。

再看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节能减排,自觉履行环境义务;提出“一带一路”构想,欢迎沿线国家“搭便车”;在全球扛起自由贸易大旗;在各国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真诚、大力度地实施救援……这些举动充分说明,中国正着力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智库难道还要秉承“沉默是金”的原则而不向国际发声吗?不但要发声,而且要快发声、早发声,发出有力量有内蕴的“中国声音”,发出“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的声音。这也正是国经中心自从成立之初就格外重视国际交流,坚持举办“全球智库峰会”的动力所在。

■ 记者:我们记得,在2009年第一届“全球智库峰会”成功举办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经感慨:“组织这种规模和层次的智库峰会,只有中国做得到。”他为什么会有如此评价?

魏建国:峰会虽然是国经中心主办的,但吸引那么多国际政要、智库精英专程赶来的,还是中国的力量。首先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公信力,其次是中国日益增长的软实力和经济实力,再次是中国走了一条和平、发展、包容、共赢的道路。

人类发展到现在,是共享各国财富和智慧的结果,必须团结起来,同舟共济。正如基辛格博士说过的那样:中美合作不见得能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但中美不合作,世界上一切问题都解决不了。推及世界各国,也是如此。各国智库都开始对此有了清醒认识。所以,今年的峰会报名人数比历年都多,讨论议题也比以往更加深刻、更加集中、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总之,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中国智库已经站到了“再出发”的重要节点上。如何“再出发”?产出高质量的思想产品与面向国际发声同样重要。中国富裕起来之后面对的问题也许会更多、更复杂,我们一定要做智慧的大国,我们中国智库一定要勇担责任、不辱使命。

1.“不平等和包容性增长”专题论坛

环球时报市场中心主任、globaltines总经理 李华枫

本论坛拟邀请意大利亚洲观察家学术委员会主席罗密欧·奥兰迪、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日本国际公共政策研究所理事长田中直毅、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等,就国际、国内情况展开两组对话讨论。国际方面,主要围绕“谁该为世界经济不平等状态负责”话题,展示观点、碰撞思想;国内方面,围绕“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热点话题,探讨2015年后的新机遇新发展能为平等和包容性增长发挥哪些作用。届时还将发布舆情调查数据“亚投行——公众认知与国家选择”,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2.“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宋功美

本论坛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走势”议题,邀请耶鲁大学商学院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等作主旨演讲。第二时段围绕“可持续增长与全球绿色发展”议题,邀请国际能源署原署长田中伸男,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津渡等作主旨演讲。随后发布“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与“中国绿色城镇化指标”,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部主任潘卡吉·杰哈,协鑫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舒桦等嘉宾点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