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中华民族素来笃信真善美,并把它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先哲们又极力引导和激励全社会崇德向善,孔子那句“见贤思齐”的古训是对这一社会态势的最极致的理性归纳和最经典的精义诠释。

“见贤思齐”中的“贤”,可理解为“好人行善”,亦可理解为“行善好人”,总之,它与“好人”有着天然的因缘。当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亟需营造一种“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其逻辑前提是要“见贤”,换言之,要让“好人行善”随时可“见”,让“行善好人”随处可“见”,不断发现和表彰身边的好人和善行,经年不衰,日见火红,形成一种社会常态。近年来,各地的“好人文化”建设活动为“见贤”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巨大的空间,尤其像中国文明网自2014年9月5日始,以“好人365——讲述中国人的精彩故事”为主题,推出《好人365》专栏,给“见贤”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全社会性的推荐、挖掘、评选、表彰好人,使得群众真切感受到:“现在还是好人多”、“榜样就在自己身边”,为弘扬社会正能量找到了现实依凭和理论根据。

无数事实证明:好人产生于凡人,但是,好人身上所彰显出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品质又与一般凡人拉开了距离,新时代的好人犹如矗立在社会主义道德高地上的一面精神旗帜。如何通过“见贤思齐”缩短凡人与好人的精神距离?我认为,必须对好人有一种“社会认同感”,而且这种“社会认同感”应当建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连续6年在“中国好人榜”上位居全国第一的安徽省之所以“好人多”,就是因为他们始终以“践行核心价值观 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为统领,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与一年四季结合起来,一季一个主题,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橱窗、板报墙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立体化宣传好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观。人一旦“见贤思齐”,跻身好人之列也就不远了。有媒体赞誉:“安徽把一个个好人‘盆景’建设成了一片片道德‘风景’”。

“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不会自然形成,营造这一社会氛围亟需机制保障。由此,“好人文化”才会影响面更广,参与者更多,社会基础更坚实。好人除了理应受到社会尊重、社会表彰之外,社会还得倡导“好人有好报”理念,给“见贤思齐”清除一切思想障碍和精神杂质。“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还受委屈”、“不能让好人流血流汗还流泪”,群众的这些朴实话语,不止是表达着关爱好人的真挚情怀,更在于呼吁出台奖励、帮助好人的制度。如四川省广安市出台了《关于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办法》、福建省泉州市出台了《关于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子女资助学业暂行规定》,北京市、上海市、甘肃省等诸多地区还设立了相关的专项基金以帮扶好人,极大地助推着“见贤思齐”“争做好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