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标准化作用 迈向制造业强国(2)

发挥标准化作用 迈向制造业强国(2)

三是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度不高。我国仅有少数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大多数企业由于受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对国际标准化的认识不足以及企业严重缺乏国际标准化人才等因素限制,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度不足,企业在国际技术规制制定上难以获得话语权。

四是标准机制创新不能满足需要。标准市场相关性与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两者没有得到充分结合。我国国家标准总量虽然较大,然而涉及节能降耗、电子商务、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等新兴产业的标准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周期平均较长,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标准化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发挥标准化作用,尤其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制定和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实践表明,标准化战略是实现制造强国的有力工具。我国目前标准化落后不仅表现在标准的技术水平低,更重要的是尚无一个总体的国家标准化战略。为加快推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标准化战略。

第二,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是提升我国标准化工作水平,解决标准化深层次问题的必由之路。深化标准化改革,一是突出问题导向。从问题入手,分析哪些应该改、如何进行改。二是强调协同推进。通过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应当更有利于形成标准化工作的共同治理,更有利于调动发挥各部门、各地方标准化管理的主导作用。三是统筹管放结合。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强制性标准统一管理,突出推荐性标准公益属性。另一方面是发挥市场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发展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团体标准,建立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制度。四是坚持立法先行。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要加快推进标准化法修改进程,以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推进标准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实施标准化。企业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主体,也是实施标准化活动的主体。目前我国像海尔、华为、联想等一些大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活动,尤其是在“高标准”引领其他企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这样的大企业,国家应积极宣传其成功标准化实践,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更多的国际标准,争取承担更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工作。相比于大企业的标准化活动,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对标准化认识不足和企业标准化人才匮乏。国家应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标准化的激励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参与标准化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培训及相关服务。

第四,加快标准化人才培养。我们要积极借鉴德国、韩国、瑞士等国的成功经验,在中小学和大学开设标准化课程,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将标准化教育纳入到企业年度职工教育培训活动之中;积极利用国际标准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化教育培训资源,作为国内标准化人才开发的有益补充;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为提高我国的国际标准化参与度和未来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管理职务提供人才储备。

(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