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出现的以嘲弄英烈为乐的现象,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并非风平浪静,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有害思潮,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和传播能力,一旦有机可乘或有可攻击的对象,历史虚无主义往往要粉墨登场、表现一番,对此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非毛化”,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告别革命”论,再到近年来各种时尚化的“恶搞”革命先烈,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三种典型形态:一种是政治化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即赤裸裸地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完全违背党中央已经做出的郑重结论和基本精神。另一种是以所谓“学术研究”的面貌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揭秘真相”为噱头,肢解历史细节,大做“翻案”文章,颠覆历史主流。再一种是时尚化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即以影视剧、通俗读物、微信等文化快餐的形式传播各种错误观点,或者以玩世不恭的态度随意“恶搞”、“开涮”革命先烈。更有甚者,有些“恶搞”还沾满着铜臭味,把营销赚钱建立在嘲讽、戏弄革命先烈的基础之上,从而博取消费者的眼球。这种时尚化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往往迎合了社会上某些扭曲的心理和畸形的需求,在嘻笑怒骂之中摧毁了革命先烈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或许历史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但是革命先烈却是我们永恒需要的精神之“钙”。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对革命先辈崇高精神的宣传,每一位有社会良知的人,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革命先烈的名誉,像珍爱自己的名节一样维护革命先烈的伟岸形象,使那些肆意贬损先烈的言行无容身之地。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