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身追责”净化政绩观污染
天空布满雾霾,遍地污水横流,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污染问题成为百姓心腹之痛。一些官员为了追求片面政绩而“招商引污”,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发展,盲目决策却鲜有人担责,甚至有人正是靠着这些“污染政绩”“带毒的GDP”,走上了仕途升迁快车道。
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带来的污染固然可怕,然而比工业污染更具伤害力的,是某些官员政绩思维的异变和政绩观污染。明知某些项目早已被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却还要顶风而上违规建设;明知一些企业管理不精细、控制不严格、工艺不达标、环保措施不到位,依然纵容其带病生产偷排偷放……如果说一个项目、一个企业的污染,还只是弄脏一片天地污染一方水土,而少数地方官员在权力观政绩观上的污染,则是对国家环保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公然违抗,是对群众健康、民生福祉、权力公信及政府形象的公开伤害。
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不戴上制度笼头则无以驯服其步入正常发展轨道。而公权力的本质特点是公平公正普惠性,以民生民心为圆心,恰恰有利于矫正资本无度逐利的弊病。谁污染谁埋单,谁污染谁担责,这些环保原则不能只适用于工厂企业,也必须适用于负有环保领导责任、行政责任、监督责任的各级干部。拍脑袋“拍”出一个污染项目,招商引资“引”来有毒工厂,滥发重点保护企业之类的牌子“保护”某些企业明目张胆的排放行为——有关决策者、拍板者、保护者、纵容者不能轻易与污染沉疴切割,更不能扛着看似鲜亮的政绩数字拍屁股走人。
针对重大污染问题、污染事件、污染项目,及时启动“终身追责制”,使不履行环保责任的官员承担必要的法律后果和权力追责,如此方能倒逼其真正敬畏环境自然、敬畏环保政策及法律法规、敬畏民生民意。
为涉生态环境决策终身追责点赞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在许多地方已经到了威胁到民众生存的地步。尤为使人忧虑的是,一些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即使立刻采取措施下大气力解决,也不会马上见到效果。生态环境的修复期和恢复期相对较长,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可修复和不可恢复的问题。就此意义而言,修复环境,恢复生态,是关系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能否健康生存、接续繁衍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的“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找准了造成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虽然从总体而言,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发展脖的一部分,但是就此病的成因和特点来看,却也有着鲜明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自然资源的国家属性使一些官员在开掘、使用资源时,自以为没有限制、权力无边。正是这种权力的滥用,使得相当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成了拼资源开掘和消耗的掠夺式和耗竭式发展。
也正是这样的发展特性,铺就了GDP数据涨起来,以此为政绩的官员升上去,生态环境彻底恶化的通路。这种以疯狂开掘和消耗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主要手段的后果,就是造成自然资源在短期内被消耗殆荆而资源的日益短缺,又使得那些后来的想以同样路数造就政绩的官员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和紧迫感,驱使他们更加疯狂地开掘和消耗自然资源,而全然不顾这样所产生的代际公平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实际上就是堵死了“GDP涨、官员升、环境完”之路。
严肃追责、终身追责,当然要有相应的程序以及追责的标准。对此,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已经开始推进相应的探索,即“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些试点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并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规范,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标准、审计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等”。只要把这些举措真正落实到位,效果可以想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