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交流大会,会见了由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的3000人访华团,发表了关于中日关系中国政府政策的讲话,表示中方愿意推动中日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政策。二阶俊博也将安倍首相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亲笔信转交给习近平主席。尽管中日双方媒体都没有披露安倍亲笔信的具体内容,但可以预测内容像以往一样,表示要致力于推动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然而,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好转,各方努力推动两国关系缓和与转暖的背景下,日本却紧锣密鼓地出台一连串制衡中国的政策。
5月23日当天,日本宣布成立1100亿美元规模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6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到访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达成了关于探讨日本武器向菲律宾出口的协议。日本还计划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与中国有岛礁争端的国家支援并出售巡逻舰和其他武器。6月8日,安倍访问乌克兰,传闻其要求乌方停止向中国出售武器。日本向蒙古国、柬埔寨、东帝汶等国派出日本的自卫官,给予对方国家的军队支援和培训。这种军事合作尽管带有双边交流的成分,但也不能够排除在中国周边布局的地区战略企图。
从日本这些公开遏制中国的外交活动当中,人们往往心生疑问:安倍一方面声称要恢复和改善两国关系,要推动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另一方面却缺乏真正改善两国关系的行动。安倍政府,究竟是要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还是要遏制中国,引发中日两国的全面对抗呢?
日本对中国政策:合作与遏制并存
经济领域。强调要和中国进行高层会晤,推动关系改善,进而进一步加强日中两国的经济合作,以便更充分地利用中国市场,促进安倍经济学的推行,得到中国市场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在利用中国市场的同时,安倍政府也并不放心,害怕中国庞大的市场,将日本经济融化在其中,使日本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圈当中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安倍首相尽量推迟并抵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而采取了先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同美国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以后,.携美国的经济后盾,TPP国家和经济圈的后盾,再谈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是安倍政府在经济上对中国制约的战略。
政治、安全和军事领域。安倍对中国的政策则十分强硬,包括:政治外交领域,鼓吹中国威胁论,诋毁并抹黑中国的形象,把中国塑造成为是一个以强力改变现状的国家,一个准备以武力扩张的国家,以便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孤立中国,为日本主导东亚和亚太地区事务铺平道路。军事安全领域,以中国为假想敌,积极扩张军备,在距离中国比较近的东海地区和西南诸岛地区,加强军事防备,逐渐增兵,并大规模提升陆海空自卫队的装备水平,以便保持对中国强大的自卫与反击能力,尽可能保持并实现对中国的某些军事优势。鼓动海洋国家在政治、外交、安全、军事上实现联合,表面是所谓价值观的联合、民主体制国家的联合,而实质上,就是要建构一个针对中国的联合,以便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孤立和打击中国。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对中国的政策十分灵活,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遏制和进攻性的一面。而且,这两方面的政策,在日本看来并不矛盾,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体,属于两手都比较硬的政策。当然,与中国合作的政策居于弱势,虽有合作意向,但诚意不足;遏制与进攻中国的政策则不断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