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习近平同志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加依赖人的因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培育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创新。长盛不衰的企业大都十分注重创新,即使在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时也不止步,而是主动推进各方面变革、创新,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相反,有的企业没有始终坚持创新,导致一度领先的核心产品成为进一步创新的障碍,最终被市场淘汰。当今世界,激发企业家精神已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内容。有的国家为了扶持创新型企业,通过注资介入重组、然后退出将其交给市场等方法,推动组织变革和技术创新,以达到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目的。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的论述表明,培育企业家精神、向创新驱动转变,离不开改革的推动。伴随改革开放进程,一大批企业成长起来,一些企业弯道超车,从技术跟随、模仿走向技术合作、改进,再到自主创新、引领。其中,企业家精神对这些企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应看到,我国在企业家精神培育和维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法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滞后,传统重农抑商、小富即安等观念仍然存在。同时,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氛围还不浓厚。

近年来,我国对培育企业家精神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在相关政策效果日渐显现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非常重要。美国斯坦福大学鼓励学生创新,孵化创业企业,造就了“硅谷”神话,其成功要诀正是形成了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提出“企业家社会”的观点,认为“我们需要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成为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但从我国的现实看,有关调查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的比例从36.8%上升到41.3%,认为“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比例从24.7%上升到40.2%。可见,深化改革、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首先,从法律层面保护企业家的权利、认可企业家的贡献,为企业家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法律保障,使其创新活动得到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回报。其次,建设诚信文化,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培育尊重合法致富的商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再次,加强创新服务,提供创业沃土。建立要素集成的创业一条龙服务平台,由相关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项服务,使创新创业过程由创业者从发明创造到企业运营一个人的“马拉松”转变为环环相扣的“接力赛”,将创业者从租赁场地、寻找合作伙伴、试生产等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核心环节。最后,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对初创期的企业给予支持,帮助它们度过现金流周转压力最大的阶段。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