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正能量(2)

反腐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正能量(2)

反腐败矫正市场信号和市场秩序,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而价格信号又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价格信号扭曲,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必然错误。那些认为腐败“抑制消费”的人,罔顾我国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的事实。事实证明,反腐败打击的是公款和寻租消费造就的“虚假繁荣”,并没有抑制关系民生的正常消费,这实际上恢复了理性正常的市场需求,纠正了歪曲的市场信号,为市场功能正常发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反腐败的强力推进,使那些肆意妄为干预市场机制的行政行为得以收敛,政府权力回归本位,长期以来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将逐渐扭转和矫正。这不仅能够防止寻租腐败,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

反腐败倒逼市场主体发展创新,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是靠关系,还是靠创新?当腐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很容易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形成以腐败牟取政策和经营便利的错误观念,形成以走关系、输送利益获得权力“保护伞”的思维定势。如果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追究,相比创新所需要的投入和承担的风险而言,通过各种“公关手段”来投机取巧、迂回获利,显然是推动企业发展成本更低、风险更小、效益更高的一种“优先模式”。在一些资源和传统行业,某些企业的“主攻方向”不是转型创新,而是希望继续借助潜规则、贿赂买通等办法,来套取项目资金、获得特殊待遇、排挤竞争对手、攫取非法利益,损害的是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企业形象,损害的是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如果不能持续大力反腐,必然造成市场主体对未来发展的错误预期,把权力变成落后产业的保护伞,影响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道路选择。而对于那些创新创业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腐败的环境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创业、经营和融资成本,使他们遭遇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严重挫伤其发展积极性,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只有零容忍地反腐败,才能切断歪路、邪路,矫正市场主体发展的路径选择,让企业摆脱不正常的政商关系,回归市场本位,转向依靠创新、依靠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内生发展道路。

反腐败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就难以推进。腐败的背后,往往有不正当利益的身影。这种不正当利益的实现,靠的是权力寻租;这种不正当利益的保护,依赖于权权相护。只有坚持不懈反腐败,才能冲破这种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改革扫清障碍,为发展增添动力。一些地方和部门,借政府名义出台维护集团或部门利益的决策措施,如一些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土地开发利用、要素市场交易规定,违反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巧立名目、堂而皇之地成为红头文件,成为牟利谋私的工具。这些政策性腐败隐蔽性较强,扭曲改革方向严重,对改革信心的损伤破坏力很大。只有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快清理政策性腐败,才能在更深层次上扫除改革障碍,加快经济发展和转型步伐。

(执笔:李 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