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是“二战”的另一起点

日本侵略中国是“二战”的另一起点

78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略中国的黑暗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光明网就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意义、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如何提高中国书写抗战史的国际话语权等问题,采访了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请他带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纪念胜利,珍视和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怎样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第二次大战爆发的原因、矛盾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说是帝国主义战争。它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有像日本这样后起的帝国主义同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之间的矛盾,也有日本与欧美之间的矛盾。

以前绝大部分欧洲学者都认为,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中国学者(过去无论是研究世界史还是中国史)大多也赞成这个观点。我认为现在应该重新思考:我们既然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策源地,就应该承认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起点。我曾讲过一个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有两个战争策源地(欧洲是德国,亚洲是日本)、两个战争起点(爆发点)、两大主要战场,两个不同的胜利结局。

一定要指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出现,日本侵略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时,中国人民已经抵御日本侵略两年。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应该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和所做地贡献。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在这以前,中国抗击日本主义侵略已经近四年了。在此期间,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状态下,在一个基本没有工业现代化的农业国家,在飞机大炮制造不了、拿着原始的武器的状态下,单独抵御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日本的侵略,这一点很了不起。

在1941年前,只有苏联给予了中国援助。当时美英对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采取“绥靖政策”,既不支持中国,也不谴责日本;美国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甚至一直用贸易手段支持日本,将大量的资源,石油、钢铁等卖给日本,用以军工制造。日本虽然是个资本主义国家,但资源匮乏,需要从世界各地获取资源。美国后来看出日本排挤美英在华势力,才开始支援中国。所以在1941年以前,在基本得不到国际力量支持的情况下,中国独立承担着抵御日本侵略的全部任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得到很高的评价。

1941年以后,德国进攻苏联,日本轰炸珍珠港,构成法西斯统一战线。鉴于此,美英才开始与中国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施以援助。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的格局是,美英提出的“先欧后亚”,将资源重点先放在欧洲,然后才是亚洲,让亚洲、让中国独自拖住日本。在“先欧后亚”的战略下,整个二战中,国际上对亚洲、对中国的支持比例实际上很低,可以说美国、英国军队没有在中国发生作用,中国还是靠自己的军队来抵抗日本侵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前,日本投放在中国战场上的军队,达到日本军队总数的80%——90%。所以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欧洲的主战场主要是德国和苏联。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是法国,据欧洲研究二战历史的学者分析,在德国发起侵略波兰、法国的战争时,法国和波兰军队加起来有130个师,而德国军队只有80几个师,在这80几个师中,经过训练的也只有30几个师。欧洲的历史学家据此认为,如果这时法国坚持抵抗德国进攻,德国一定打不过来。但法国坚持了六周就宣布投降。而作为亚洲主战场的中国,和日本打了八年之久。即便1944年之后战场转向太平洋,日本在中国的军队数依旧占其总数的50%左右,只有30%——40%的军队在太平洋与美国作战。

现在国际上研究二战的学者,不承认八年抗战史,中国的抗战地位在世界上被贬低,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一是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国际地位很低。尽管在抗战结束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发言权依旧很低。二战胜利,当时获得利益最大的是美国和苏联,中国作为战胜国,利益并没有得到保障。今天的钓鱼岛完全应该随着当时台湾回归交给中国,南海问题也是;二战中旅顺、大连是被苏联占领……这些可以说都与中国当时国际地位有关。

再一个是冷战的发生上世纪50年代,美、苏关系仍处在冷战时期,中国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国际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些国家也不愿意再多谈中国。这样就导致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贡献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客观评价。

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包括欧洲一些国家、俄罗斯等的一些学者,都在重新认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重新审视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贡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