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敌占区进行地下工作

深入敌占区进行地下工作

上大抗战老兵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摘要:每个抗战老兵都是一本史书,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英勇不屈,流血流汗。在上海大学,就有近30位令人尊重的抗战老兵,他们中有的十二三岁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有的参加了八路军,身经百战; 有的深入敌占区,进行地下工作。沈诒就是其中的一位。

1946年2月18日,沈诒在苏中军区(新四军一师)。 /受访单位供图

每个抗战老兵都是一本史书,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英勇不屈,流血流汗。在上海大学,就有近30位令人尊重的抗战老兵,他们中有的十二三岁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有的参加了八路军,身经百战;有的深入敌占区,进行地下工作。沈诒就是其中的一位。

沈诒,1922年出生,1997年离休,曾任原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他12岁开始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积极走在革命的前沿。1941年到1945年,他投身抗日第一线,同日伪军开展斗争。抗战胜利后,沈诒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在科研和教育系统担任主要领导,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离开大学开始地下工作

1941年,沈诒离开上海之江大学,开始负责苏南地区的地下工作。

接头那天下午2点刚过,有人敲响沈诒家门。一个操着浓重无锡腔的人问:“这里是10号吗?”沈诒立刻反应过来,回答道:“不,是99号!”“前楼住着李先生吗?”“没有,只住着一个老太!”按照暗记规定,沈诒拿着一张撕去了一个“新”字的《新闻报》。时间、暗语、暗记都对上了,两人相视一笑离开了家,去外面马路上谈开了。

来人叫邵乃奋,是地下交通员。他带来的指示是让沈诒暂时不去苏北根据地,留在上海担任一项机要工作。他们又约定第二天在霞飞路巴黎大戏院门口见面,邵乃奋介绍了一个戴眼镜的青年给沈诒。

“眼镜青年”仔细询问了沈诒的家庭情况,原来他是新四军上海办事处的人。当时,各方面涌往新四军根据地的人员很多,护送工作十分紧张,组织上要求沈诒担任往返苏北的政治交通员。

护送爱国青年去根据地

沈诒第一次出发走的是船路。晚上9点,沈诒与被护送人员混在杂乱的人流中,涌进低矮闷热的小火轮,周围几乎都是跑单帮的小商小贩,鸡笼子、大竹筐到处都是。

清晨,轮船到达苏北海门的青龙港。一上岸,就看到日军岗哨。伪军、翻译、地痞流氓都围在港口,个个凶神恶煞,有的还用刺刀向行李杂物乱挑乱捅,气氛紧张又恐怖。不过,他们几个总算是有惊无险,平安通过了码头的铁丝网大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前行不久,有个车夫迎面过来对暗语,接走了他们。

中午时分,沈诒一行到了江苏南通县二甲镇。当时这里是敌我拉锯地带,常有敌伪假扮民兵,他们不敢停留歇脚。过了二甲镇,紧张气氛开始缓解,车夫也活跃起来,挺神秘地告诉沈诒,“前面就是北新桥了,是‘四爹’的地方”。“四爹”是当地群众对新四军的称呼。

此行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将一张牛皮纸交给新四军上海办事处驻苏北联络站负责人荣健生,上面用米汤写着被护送人员的姓名、经历以及对分配去向的意见。任务完成后,沈诒才感到两条腿酸痛得不想迈步了。

就这样,护送任务一个接一个。在沈诒护送的人员中,上海地下党组织动员去根据地的青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都与沈诒年龄相仿,家境富裕者也不鲜见,有的离家时瞒着家人带走家中现钞、金银珠宝饰品等,执意要沈诒转交给党组织。

(本文鸣谢上海大学张滢、周武明老师的支持)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