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姿态(2)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姿态(2)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就是在民族复兴极为紧要的关口,对我们的道路选择、治理能力和创造精神等提出了整体性挑战

综观当前阶段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我们面临着一场历史大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场大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和潜能的考验,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和净化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中华文明活力和创造力的考验。

如何走稳中国道路又拓展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是由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决定的,其正确性已被过去30多年实践所证明,其优越性已体现在与各国发展竞赛成绩单的比较上。今后我们要攻坚克难,续创发展的中国奇迹,根本在于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道路。在道路问题上首先须有大定力,经得住任何干扰,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同时要看到,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并不是已筑好的一条笔直高速路,简单踩下油门就可顺利直达终点。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根本方向,但现实世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风险必定不少。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前进潮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做到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断拓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的具体道路,这样才能使中国道路愈走愈宽、行稳致远。

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时有效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当今世界不同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的竞争。长期以来,我们党在积极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制度体系,实践证明是有显著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也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人的肯定。面向未来,一方面必须坚守好我们选择的这套制度体系,始终保持坚定的制度自信,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我们的制度体系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因此绝不能搞固步自封,不能把过去曾经行之有效的做法凝固化,或者把实践中还并不那么完美的东西模式化,而是要坚定地通过改革不断革除制度弊端,使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而持久。同时要看到,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党作为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构建和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仍尖锐地摆在党的面前,必须在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深化党的建设各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党依宪依法执政水平,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保证。

如何在实现国家崛起过程中同步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五千年赓续不断的历史,使中国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型国家。综观近现代史,中华民族不懈探索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在冲击中求变革、求新生的过程。经过170多年持续艰苦奋斗,中华文明主体意识不断获得新觉醒,正在一步步实现华丽蜕变。我们建设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必须从文明的高度着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沃土,传续民族历史文化的内在基因,博采世界各国文明之养料,最终铸成中华文明的现代巨厦。如果说夏商周是中华文明的1.0版,秦以后到近代两千多年是2.0版,那么我们正在努力再兴的就是中华文明3.0版。过去源起西方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曾经使人类文明大步向前推进,但西方文明正面临结构性困境和内在危机,既未能解决世界的和平问题,也未能解决全球2/3处于发展中人口的减贫和发展问题,更面临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的新挑战。今天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双重使命,就是要在实现自身向工业化信息化等多重转型过程中复兴中华文明,同时积极回应当今时代重大课题、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全面激活中华文明在现时代的生命力,努力占据人类物质和精神创造的一个主场,以更多中国发现、中国方案、中国思想,同各国一道把人类文明在21世纪推向全新高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