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承诺了就要兑现:
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促进民生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
“把深化改革和惠民生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主任、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曾撰文指出,改革是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国有企业改革要真正确立市场主体地位:
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基础好。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两家国有企业,反复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要对国有企业有制度自信。习近平指出,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这种状况改变得越快越主动。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要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分析认为,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心,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和坚持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信心。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关键期,面临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与布局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等多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也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