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国企如何布局 (2)

“一带一路”建设,国企如何布局 (2)

■本土化生产是大势所趋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与重点国家产能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不仅可以实现大规模地出口技术和装备,而且可以进行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很多人认为转移产能就是把设备搬出去,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国际产能合作就是指到国外投资新建工厂,自己上战场,实现生产能力的转移。

专家普遍认为,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要契合国外市场的需求,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链条之中,进而倒逼我国企业实现优进优出、提质增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刘烈宏认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要根据产业竞争的状态以及国际贸易的特点,不断调整和升级策略,既要通过本地化生产满足当地需求,也要积极提升出口层次和质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资金和人才是企业成功“走出去”必须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融资,尽可能找到较低成本的资金。同时,要吸收、培养和储备“走出去”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