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辩证思考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辩证思考

大国成长必然要经受“风口浪尖”的洗礼,承受“高处不胜寒”的考验。大国成长也必然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坦诚面对,以建设性姿态加以改进,把来自守成国心理反弹带来的舆论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充满了事物相克相生、矛盾转化的辩证思想,这对于探讨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软与硬

话语权本质上是一种软实力。占据话语权高地,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谈判能力,塑造和平外交形象。特别在敏感问题上,更需要使用话语的力量,以“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国家硬实力是话语权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金融话语权的提升便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增长基础之上。一个国家,某方面的硬实力差强人意,就更需要话语权等软实力的支撑。应该看到,硬实力提升并不一定绝对增加话语权。随着当今中国硬实力的不断加强,我们更加需要以审慎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问题,要谨防掉入西方话语的陷阱,要学会将自身的硬实力转换为软实力,软、硬兼施,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为此我们要学会硬实力转化为软实力的高超的领导艺术、话语魅力和传播技巧。

说与做

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傲慢论”等对我国“说”的能力提出了重大考验。我们可以“不说”,这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卑型“不说”,实行鸵鸟政策,结果挨骂更厉害;另一种是自信型“不说”,埋头苦干,再出场时便是华丽转身。我们也可以“说不”,一种是直接“说不”,西方说“中国威胁论”,我们说我们不威胁谁,结果陷入西方话语陷阱;另一种是间接“说不”,提出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间接回应西方的“威胁论”。增强国际话语权,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这需要体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原则。我们提出“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话语,国际社会对其体现的美好愿景表示欢迎,但也对如何实现“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存有疑问。我们要真正做好,更为根本的是如何解决国内存在的贫富差距、官员腐败、公共事件频发等棘手问题,而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