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这些重要论述,对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国际形势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力求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高端人才日益成为这场全球科技竞赛的决胜点。在这场不见硝烟的科技实力对抗赛中,谁能抢得先机、赢得比赛的关键,就看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国内情况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还是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打造增长新引擎,都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作基础。

这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行对外开放的人才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类人才资源、两个人才市场,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人才工作举措持续推进。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院士制度、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为主体的国家级专家选拔体系。同时,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稳步实施,带动全国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万多人。各地积极尝试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初具规模。二是人才工作成果日趋显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人才日益发挥“第一资源”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红利不断释放。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攀升到33.7%,人才贡献率达29.8%,成为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不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能力不强,而且人才流动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据科技部一个课题研究,我国现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仅1万人左右,到2020年要达到4万人,缺口高达3万人;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创新人才短缺始终被企业家认为是妨碍企业创新工作的最主要因素,60.7%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创新人才缺乏。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意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从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的战略高度,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工作,加快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不利于人才发展、束缚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极大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创造活力,还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降低国外人才引进门槛,为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打通更加便捷的道路。此外,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健全人才领域立法,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切实保护人才的合法权益,为中外人才发展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具体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世界人才竞争,根本是人才制度的竞争。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真正把“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落到实处并发挥实效。比如,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只有通过认真选拔才能真正找到“英才”,而要想使选拔结果科学化,就必须制定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规范人才选拔程序,防止选拔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比如,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制定人才引进的具体政策与措施,使人才引进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比如,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弘扬科学精神,尊重个性发展,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比如,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既要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还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地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部门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各类“英才”都找到合适的“用武之地”,等等。

其次,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大功夫。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就要求广泛动员全社会来关心人才、关注人才、关爱人才,营造爱才敬才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改善引才聚才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能量和活力;另一方面,要营造“人人可成才、人人可成事”的浓厚氛围。既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育才识才用才,对待人才信任信赖、放手使用,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让他们更多地参与项目管理决策、牵头承担重大课题,领衔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让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还要强化需求导向,把握引才重点,突出“高精尖缺”,提高引才用才的针对性实效性,畅通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能干事、人人干得成事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实现人生抱负。

总之,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在机制、环境等各方面多下功夫,多策并举,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真正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