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有用崇拜”模糊了价值判断

莫让“有用崇拜”模糊了价值判断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讲的是一群人向一个孩子走了过来,里面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邻居叔叔,还有其他一些人。但孩子谁也没搭理,偏偏只跟老师打了个招呼。为什么孩子唯独跟老师打了招呼?因为,老师可以管着他。这个故事虽然短,但却意味深长,也表露出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有用崇拜”现象,那就是谁有用就敬着谁,谁管着自己就向着谁。

既然孩子都知道要和能管着自己的老师搞好关系,更何况生活在竞争激烈环境中的各色成人呢?不仅如此,在当前各级干部队伍中,一些干部也深谙此道,成了“有用崇拜”的忠实信徒。比如,有的干部认为权力对自己有用,就对上低头哈腰,对下趾高气昂;有的干部认为金钱对自己有用,就对老板笑脸相迎,对平民闭门不见;有的干部认为面子对自己重要,就对外大搞形象工程,对内不管百姓民生,等等。在这样一个凡事都以对自己有没有用、有没有利为标准的价值判断下,党员干部就很容易陷入“四风”之囹圄,在做人为官上不严不实,甚至胡做乱为,最终会害了自己、伤了民心、坏了党风。

那么,为什么有的党员干部会如此热衷于搞“有用崇拜”呢?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政绩观跑了偏。在他们看来,自己现在的一官半职,只是将来获取更大官帽的阶梯,而没有把自己当做为民服务的“勤务员”,这就导致他们不能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不把是否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各项工作是否有政绩的根本标准,而是只从个人的地位和利益出发,沉湎于个人得失。在这样一种政绩观下,当然是觉得什么对自己有用有利,就去追逐吹捧,什么对自己没用没利就会忽略无视。另外,目前对干部的考核评价还是以组织和上级领导为主,往往采取个别谈话、听取汇报以及查看述职报告等方式,而且集中在提拔前、离任后以及年终考核,这其中基层干部群众很少参与实实在在的考核评价。这也让一些干部错误地认为,干部考核评价主要是领导说了算,个人“官帽子”都由上级左右。只要把上面打点好了,自己就可以什么对自己有用就干什么了,进而产生“只唯上不唯下”、干实事不如跑门路的思想,又反过来进一步助长了“有用崇拜”之心。

所以说,在“有用崇拜”思想的作祟下,一些干部的价值判断、政绩观念变得模糊甚至失真,干工作只是为了个人名利,其所作所为只能是短期行为,工作动力也不会长久。而要杜绝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培树正确的政绩观,让各级干部真正认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盲目攀比;都要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用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来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另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完善强化干部考核机制,不断探索建立上级点评、同级互评、下级测评、群众参评、服务对象反评、媒体网络海评的考核体系,并加大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监督力度,通过考核内容公告、标准公示、结果公开以及实行征求群众意见、丰富监督形式、倒查责任追究等措施,真正把考核置于阳光下,以此防止考核评价失真、考核评价失准,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说的是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这也是在告诫执政者,要让国家安宁,就必须想方设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也正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才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各级干部而言,这再清楚不过,那就是人民的利益比天大。对自己最有用的,就是真心实意为民着想、尽心尽力为民服务。也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一名人民公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