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哪个省的GDP含金量最高(3)

媒体聚焦:哪个省的GDP含金量最高(3)

三大重点区域PM2.5下降——GDP单位能耗在降低

【数据】从上半年看,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都实现大幅下降。其中,京津冀同比下降22.1%,长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74个重点城市平均下降17.1%。不仅是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也呈现明显下降态势。74个重点城市分别下降13.9%、19.4%、9.1%。

空气质量是发展模式的映射。

据环保部门统计,2015年上半年,京、津、冀、晋、鲁、蒙、豫7省区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5.4%。而从全国看,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7.1%,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能耗数据观察,有“世界钢铁第一大省”之称的河北正在艰难转型。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而河北钢铁产量占中国的四分之一以上。2015年1月至4月该省PM2.5平均浓度同期下降了28.0%,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同比减少22天。

这源自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积极变化——上半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4%,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注重质量、效率和集约增长,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一增一降”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转变。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财富》最新公布的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106个;而亏损50强中,中国企业占比更高,共有14家企业上榜,其中包括中国铝业、鞍钢集团公司、开滦集团等等。从亏损榜单上可以看到,亏损企业仍主要集中在两大产能过剩行业——钢铁以及煤炭。面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和相关地方亟待破解的考题。

仅12省区市城镇居民实际收入跑赢GDP——让GDP增长更公平

【数据】从已公布数据的26个省区市看,扣除物价因素,只有12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跑赢了GDP,分别是上海、北京、辽宁、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新疆、河北、宁夏、青海;江西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GDP持平。而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广西等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未跑赢GDP。

从已公布数据的省区市看,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上海(26664元)、北京(26171元)、浙江(22640元)、江苏(19348元)、广东(18215元)。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看,超过8%的省份包括北京、浙江、天津、福建、湖北、四川、云南、新疆、江西、河北、贵州、宁夏、青海。西部地区收入增速较高,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达14.5%,大大高于GDP增速。

从全国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收入增速跑赢7%的GDP。尽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了GDP,但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569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低于7%的GDP增速。在稳增长的同时,如何让更多人分享发展的蛋糕,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真正让百姓收获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

展望下半年,观察经济先行指标,回暖迹象正在凸显——

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看,6月份,PMI为50.2%,连续四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生产指数达近八个月的高点52.9,表明制造业生产增长保持平稳;新订单指数为50.1%,仍位于临界点上方,需求乏力的状况正在缓解。

从反应国际贸易市场的先行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结束了2014年11月初以来的持续疲软态势,由7月2日的794点连续上涨12个交易日至7月20日的1067点,涨幅34.4%,创下年内最高水平;与今年2月18日创下的历史最低点509点相比,更是差别明显。中国市场回暖,成为航线运价走高的重要原因。

细究各地增长背后的动因,可以看到,在迈向“双中高”的进程中,中国经济正在觅求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新契机。如何在稳增长的同时,提高GDP的含金量仍需深化改革、苦练内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