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年代,山势险峻的朱家窝村一带匪患不断。在和土匪打交道的经历中,朱家窝人已经凝聚起强烈的斗争意识和丰富经验。面对肆虐家园的日寇,朱家窝人再次扛起团结斗争的大旗。
在宋俊堂、宋振邦等人的倡议带领下,村民们成立抗日自卫队,集资买枪、修筑工事、训练战术,大张旗鼓地和小鬼子干起来。
之后一年多,在全村人的支持下,朱家窝抗日自卫队利用熟悉地形,巧妙迎战,先后与进犯日军数十次激战,次次退敌。与此同时,在中共地下党的联络下,周边自卫队也连成一片,结成抗日防线,打击日寇,直至抗战胜利。
朱家窝村的顽强抗日,只是豫西灵宝战场上的一个缩影。因军民奋力抗敌,最终破碎了日军进犯陕西、占领西安的美梦。
如今,朱家窝村内立起一座抗日纪念碑,碑文最后言:“壮哉!朱家窝;勇哉!自卫队。”
智勇双全,自卫队打蒙日本兵
1944年6月18日那场战斗后,鬼子虽然丢弃掳掠的村民,但并未罢休,很快前来报复。
宋振邦等人立即带人前去阻截,并封锁各条道路,与鬼子形成对峙。战斗一触即发。
朱家窝村抗日纪念碑上,依然记载着这场精彩的战斗。
这场战斗,宋振邦等人并没有硬拼,而是采用“左翼牵制、后翼掩护、右翼包抄、正面猛攻”的策略。当时村自卫队兵分两路,一路在正面吸引日军,一路由宋振邦带人秘密绕到岭上,抄其后路。战斗打响,自卫队员两面夹击,猛打猛冲,打得鬼子狼狈不堪,逃回山里据点。
此后,日军小队天天来袭,从未得逞。
碑文赞:“朱家窝众志成城,岿然不动。壮哉!朱家窝;勇哉!自卫队。”
朱家窝村的战斗打得如火如荼,周边的村子也不闲着,纷纷建立各自的抗日自卫队,投身战斗。
1944年9月初的一个深夜,邻村王和村的人领着自卫队,悄悄摸上日军的石洼岭据点搞突袭。不想当晚原本驻在这里的一班日军,撤回岘山庙大本营,枪支弹药未留一个,只有一尊大炮静静蹲在山洼里,炮口正对着王和村。几人见此情况,不由分说,一起将大炮推入深沟,这才罢手回村。
军民联手,灵宝战场立显赫战功
岘山脚下,各村的抗日自卫队并非孤军奋战。
据宋育文回忆,在朱家窝村的抗日斗争中,始终活跃着中共地下党的身影。虽然没有地下党员直接参与自卫队的史料记载,但当时抗日自卫队员宋增业等人与灵宝的地下党员李俊哲、黄英来往密切,村民们都知道。黄英正是他的亲戚。
《灵宝党史》记载,在当时中共灵宝县委负责人狄俊民、中共党员宋兴博等人的宣传联络下,岘山脚下的各个村庄抗日武装头领宋振邦、乔生江、王九和、张四虎、张治宽、王丕谋、张向礼、周峰、刘松茂等人很快联合起来,结成抗日防线。宋兴博就是朱家窝村的。
“我们村守在王和村寨子上,王和村守在另一个村头上,相互照应。”灵宝大王镇贺村81岁的老人王庚善回忆道,在阻击日军期间,两村哨兵只要在山上放“消息树”,并鸣枪三声示警,下面两村的自卫队员便上山增援。
在一座废弃的石庙墙头,王庚善指着一处墙洞说,那是自卫队员和鬼子激战时打下的弹孔。在贺村村头一处硬化过的空地上,静静矗立着一座“抗战殉难八义士”纪念塔,去年刚被当地政府修葺一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