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大战略构想(3)

全球视野下的大战略构想(3)

不军备竞赛,也不自废武功

为了配合战略重心东移,美国人除了经济上的准备外,当然还有军事上的准备。这就是2010年,美国五角大楼推出的作战构想——空海一体战。这一构想主要是以中国和伊朗为对手和目标。实际上伊朗这样一个中等国家根本不足以构成美国的战略对手,显然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中国而来。但即使是这样一个构想,美国也意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因为1996年中国为警告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海峡试射导弹,以及1999年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轰炸,这两个事件直接导致了中国政府意识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增强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于是在国家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加大了对军事力量建设投入的力度,使得中国的军事力量这些年获得长足的进步。这反过来又成为五角大楼的一块心病。

在这个空海联合行动构想中,美国人认为10年内,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战争。这倒不是因为美国人渴望和平,而是因为美国人研究了中国今天的军力发展后,认为以美军现有能力,不足以确保抵消中国军队已确立的一些对美军事优势。如攻击航母的能力和摧毁太空系统的能力,所以,美国必须再拿出10年时间发展更先进的作战系统,以抵消中国的某些关键性优势。这意味着美国人可能的战争时刻表被拨到了10年后。虽然10年后战争也仍可能不会发生,但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准备。中国要想确保10年后也不发生战争,就需要在这10年内把我们自己武装得更好,包括军事和战争的准备。

对中国来说,军事上既不应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又不可自废武功,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军事能力发展方向,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这同样也是中国今天面临战略选择的时代背景。

“一带一路”的深远意涵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有围绕它的崛起展开的全球化运动。这意味着全球化不是一个从历史到今天一以贯之的过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所以,无论是古罗马的全球化,还是大秦帝国的全球化,今天看来,都只能算是一种帝国扩张的区域化过程。真正的近现代史上的全球化,是从大英国帝国开始的,大英帝国的全球化是贸易的全球化。美国人继承了大英帝国的衣钵之后,先延续了一段贸易全球化。但真正具有美国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这也是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全球化。的确,美国在二战后没有把一个国家纳入版图,但它用美元把你纳入它设计的全球金融体系之中,美国可以不占领一个国家的领土,但他会用美元来占领你的市场,左右你的国家经济命脉,让所有的国家为美元而生产,所有的产品、所有的资产价值最后都是通过美元来表达。这是什么?这是一种金融殖民,是一种比历史上所有殖民帝国更高明的殖民主义。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不同意说中国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那等于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要继续和美元的全球化接轨,这样的理解,在美国人指责中国人“免费搭车”,并准备通过TPP撵中国下车之际,显然是一种战略上的不清醒。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既是中国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向,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又是对美国对华压力的一种消解,可以说它是对美国战略中心东移、亚太战略再平衡的一种对冲。或许有人会说,对冲应该是相向而行,你怎么能背过身去对冲呢?没错,背向对冲。这正是这一战略的精明之处。如果中国选择和美国直接冲撞,成本会非常高。避开两国的正面交锋,将中国的国家利益向西拓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抵消美国对我们的压力。所以说对“一带一路”,应有更深邃、更充分的估量和评价。与那些选择零和博弈、赢家通吃的帝国不同,中国选择的是合作博弈的道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既解决了中国的问题,也能解决其他国家的问题,还在更大的地缘空间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美国的摩擦系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