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治国理政实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他治国理政的品格。笔者认为,问题意识、直面难题、敢于担当、辩证思维、刚性执行、战略定力,是习总书记最为鲜明和突出的治国理政品格。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这是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的一条主线。
充满自信 战略定力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充满自信、战略定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第一种品格。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的人格品质。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回避问题、掩盖问题,见着问题绕着走;充满自信的人,才具有坚定的信心、信仰,才会去直面并破解各种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是有自信、有力量的表现。问题意识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最鲜明的,就是他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都致力于破解“四个全面”中的矛盾、问题和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问题倒逼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针对问题而进行的。全面依法治国,也是要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种种相关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主要是针对过去一定时期我们治党失之过宽而产生的诸多问题而言的,是针对我们党面临“四种危险”这一问题而被强调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是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提出的,是问题中的思想,思想中蕴含“问题”,“问题”中呈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充满自信。他注重使用“中国”二字,如“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声音”和“中国话语”等概念;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他对自己也充满自信。在今天这个时代,特别需要懂行的专家来治国。现在,不懂行、缺乏职业素养的领导干部也有。如果缺乏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就容易把工作搞砸。因此,当今时代需要专家治国。当然,还应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既有专业水准,也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是今天领导干部必备的素养。习近平总书记爱学习、爱读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研究,同时对哲学、经济学以及历史学等广收博览,特别主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意味着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他注重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他在时间维度上注重长远考虑,跳出眼前从长远看眼前,如提出的中国梦;在空间维度上注重全局谋划,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如关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一带一路”战略;在系统维度上注重整体布局,跳出部分从整体看部分,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他还致力于解决根本性问题,努力占据发展的制高点,进而具有战略定力。他十分注重把握根本原则和政治大方向,强调避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等。看准方向后,他就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既坚定执行,又具有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能力,且充满自信和从容。
直面难题 敢于担当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的第二个表现,就是“直面难题、敢于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第二种品格。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直面难题、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充满自信是敢于担当的基础和前提,敢于担当是充满自信具体体现。二者也有区别,自信是一种信心、信仰、忠诚和坚定,是敢于直面问题,而担当则是一种责任、勇气、刚毅和胆量。缺乏责任担当的人,往往回避、掩盖问题,见着问题绕着走,结果使问题成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躲不开绕不过。因而,领导干部应具有敢于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责任担当。只有充满责任担当的人,才敢于直面并破解各种问题,从而获得好的结果。
敢于担当,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他积极推动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倡导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强调的努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以及关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及外交新格局等,都显示出他敢于担当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既敢于直面并破解我国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矛盾、问题和难题,也敢于直面我国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矛盾、问题和难题,还勇于应对许多复杂的世界性难题。他敢做敢当、敢做敢为,勇于担当起对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和对人民的责任。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打得“铁”非常坚硬,既要应对“四大考验”和破解“四种危险”,又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只要直面并破解难题,就必须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治国理政实践,鲜明体现了他直面难题和敢于担当精神。如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他强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在反腐倡廉问题上,他敢于下重手,强调“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2012年11月15日,他在当选总书记后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20分钟的讲话通篇谈的都是担责和担当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