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朝鲜的国家战略是核与经济并进路线。朝鲜原希望通过持续不懈的外交努力迫使国际社会承认其是核武国家,然后其再把资源更多转向经济建设上。结果,其拥核立场遭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中美韩俄日的坚决反对,朝鲜反而更加孤立,不安全感有增无减,朝鲜于是更加坚守导弹发射与核武发展。最终,经济发展虽小步起色,但难以根本性突破。也就是说,并进路线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拥核以及外交上撇开中美两国。善于学习的朝鲜领导人不会没注意到这一点。那么,通过谈判并且试图改善与中美两国的关系就顺其自然了。
因此在中朝关系跌入冰点的背景下,7月25日,金正恩高调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和老兵致敬,27日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送花圈,不仅反应出朝鲜领导人尊重历史的客观态度,而且也是试图改善对华关系的努力。但据此判断金正恩本人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北京的阅兵式上还为时尚早,根本障碍在于金正恩接下来如何就弃核问题表态。
事实上,为获得国际社会承认其拥核国地位,近几年朝鲜高层采取的是在不讨论弃核的前提下与各国打交道。金正恩最后时刻爽约5月初的访俄很可能由于其坚持不就弃核表态而遭到了俄罗斯的拒绝。可以预料,金正恩下一步会就此考验中国,也就是说势必希望在不做弃核表态的前提下能实现访华,这显然是中国无法接受的。而且从中国现实安全利益、国际责任、以及国家信誉来看,中国也绝不应该为了实现金正恩访华而放弃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
其实,打破僵局的钥匙仍在于朝鲜。如果金正恩能做出“半岛无核化是金日成的遗训”的表态,并有六方会谈复谈的诚意,那么金正恩实现访华,继而实现和朴槿惠总统的不期而遇。同时,如果日本首相安倍和奥巴马的高级代表也出现在北京,运气好的话,金正恩再和两国领导人实现握手外交,那么朝鲜半岛局势势必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顺着这个逻辑发展下去,奥巴马政府任期结束前实现突破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反之,如果朝鲜仍然在弃核上不做出任何表态,无疑围绕朝鲜半岛的僵局将继续下去,各方都将是这一问题的输家。而其中最大的输家无疑是朝鲜本身。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