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生 :中国当代家庭关系的变迁:形式、内容及功能 (4)

核心提示:家庭关系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家庭的发生、演变,既塑造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伦理格局,又受其影响和制约。传统的家庭,既是生活单元又是生产单元,现代家庭生产的意义淡化,但其依然是社会关系的核心要素。新中国成立60多来年,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规定和导向、家庭传统观念传承、社会对工业化、现代化的认知以及人口流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家庭关系发生了诸多变化,也呈现出诸多问题,比如:家庭核心化、小型化,主导家庭关系的核心力量由亲子关系转化为夫妇关系,

农村集体经济时代,属于家庭的私有财产范围缩小,主要是住房。儿子结婚时,父母要提供住房,这实际成为归其所有的产权房;亲代去世后子代所能继承的财产份额很有限。农村后集体经济时期,亲代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可由子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继承下来。但因土地的经济收益有限,在多数地区,土地使用权的继承价值对子女来说并不大。

城市计划经济时代,亲代所支配的财产范围更小,房屋产权为单位所有,子代可继承住房的使用权。而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亲代的福利房多数被私有化,不少家庭购买了商品房,子女得以合法继承;父母的储蓄、股票等资产形式增多,这也成为重要的继承对象。因而,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当代子代对亲代财产的继承关系明显增强了。

交换关系。交换关系主要体现为中老年父母与青中年儿子之间。亲子之间的交换关系属非义务性行为。传统时期和集体经济时代,农村父母与已婚儿子同居所组成的家庭中,中老年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照料小孩,青、中年儿子从事耕作活动;当代子、媳进城就业增多,将未成年子女留给小孩的祖父母照料,这些都可称之为亲子之间生存手段的交换形式。

在城市,整体看,亲代与已婚子代分居生活已相对普遍。但同地生活的亲子之间,在经济活动和家务上互相协助仍不可缺少。但异地生活的亲子之间,生存性交换关系降低,日常生活协助较少。

亲情关系。笔者认为,亲情关系也有时期之别。解放前,亲子之间尊卑有别,父母对子女往往严厉有余,亲密不足,亲子之间平等沟通较少;父母要求子女以“孝顺”、服从为重,亲子义务和责任关系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维系。解放后,城市亲子关系有所改善,在抚育阶段,亲子之间交流增多;父母老年阶段,由于赡养和照料义务减少,亲子之间矛盾降低,亲子代亲情慰藉有所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时代和非农化时代,亲子之间,特别是父母和已婚子女在居住方式上有了更多选择,家庭矛盾减少,这有助于改善亲子亲情关系。不过,从整体看,子、媳与处于被赡养状态的老年父母(公婆)之间日常沟通并不多,亲情关系质量不高。还需指出,家庭内部血缘关系成员之间与姻缘关系成员之间亲情慰藉也有区别,这一点必须承认。

以上对代际关系功能及其强弱变动的判断既以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为基础,同时又是对一些地区民众家庭关系实践实际考察后所得出的认识。

中国家庭关系的未来走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之中,家庭关系因此表现出值得注意的新变化,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延续这种变化,这一过程中也隐含着一些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夫妇关系。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得到广泛贯彻和落实,由此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政策具有对亲子关系、夫妇关系双向强化效果。亲子关系的强化在于,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向下有多个亲子关系纽带;独生子女家庭则“合多为一”,子或女成为父母双方情感、精神和家庭传承的唯一寄托,进而在抚育方式和教育方式上不同于多子家庭。子代则因此感受到来自亲代过多关注、期冀的压力。

独子家庭夫妇关系的强化表现在,只有夫妇二人的“空巢”家庭增多,夫妇关系因此有可能增强。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在5个以上,60年代中期达到6个。从家庭生命周期角度看,家庭既经历了较长的扩展期,又使收缩至“空巢”期延长。理论上讲,若子女年龄相差3岁,子女平均23~25岁婚配,那么从第一个子女离家到最后一个子女离家要持续15年及以上的时间。一对夫妇若在25岁左右生育第一个子女,约50岁时第一个子女结婚离家,至65岁左右才有可能进入“空巢”状态。

而当代独生子女的离家方式有了很大不同。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口迁移流动较少,能进入大中专读书者也很少,城市子女以本地就业为主,农村子女则多以农为业。结婚后独立成家是子女离开父母的主要方式。而当代独生子女则处于大中专扩招、异地就业增多的时代,因而离家年龄提前。对父母来说则意味着“空巢”提前。更重要的是,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对家庭或父母的影响在于,由子女渐次离家、持续10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空巢”变为骤然“空巢”。对25岁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来说,子女平均18岁时考上大学,43岁即有可能进入“空巢”状态。子女离家后“家内”关系只剩下夫妇关系,夫妇在抚育子女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子女为中心的格局被改变,夫妇之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生活关照和情感交流,这有积极意义。不少夫妇可能将中年“空巢”的格局保持至年老,若以75岁作为期望寿命的话,这种生活格局则要保持30年以上。可见,独生子女父母的中老年阶段将是以夫妇关系为主的阶段。当然,有些子女毕业后还会回到父母身边,但夫妇独处将是主流。在相对漫长的夫妇二人世界中,如何不断调适关系、减少寂寞情绪将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