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效益提升之道 (2)

新常态下经济效益提升之道 (2)

第三,向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要经济效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全过程节约管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从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来看,包括供产销三个阶段。首先是供应阶段,从全社会来看,也就是投资阶段,它是生产者根据社会需要将货币资本投入流通,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做准备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节约管理至关重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个阶段是关键,即投资者的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产品能否卖得出去,价值能否实现,投资能否成功;否则,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同时,投资者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配置也至关重要,它关系到生产过程的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为了避免投资过程的浪费,投资者必须认真调查研究,不仅要看准产品的销售市场,还要看准原材料、机器设备和劳动力的供应市场。其次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要素进入生产阶段,节约管理最主要的是,降低产品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这是全过程节约管理的核心阶段,经营者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防止生产要素的浪费,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使产品保质保量投入市场。最后是销售阶段。在这个阶段,产品进入了市场,对经营者实现经济效益同样至关重要。为此,经营者要在市场、交通工具、销售方式上进行科学选择和创新。

第四,向市场经济规律要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良好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市场实现的。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经营者致富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功能是节约。在数量上,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的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节约就是要遵循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克服盲目生产造成的浪费。微观方面的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节约就是要千方百计降低单位产品的消耗,使一定的投入能获得更多产出,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使自己获利更多。在质量上,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生产者提供的商品能够达到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能达到的质量标准。这种产品不会因质量不过硬而造成浪费。价值规律的节约功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政府要当好服务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为就是要制定公平合理的竞争规则;及时准确的发布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应有经济职能,有效进行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构。对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就要深入调查研究,自觉运用经济规律,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五,向深化制度体制改革要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我国各方面存在的严重浪费。我国严重浪费问题的存在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法律体制原因。从经济体制原因来看,主要在于产权不明晰,即公共生产资料没有真正的所有者,从而使一些人可以不负责任地使用公共生产资料,这就不仅导致了浪费和低效率及低效益,而且这一体制也成为了我国存在腐败问题的重要根源。因此,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将明晰公有产权作为核心。这应该是解决产权不明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