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习近平访美有助消除美对华噪音(2)

学者:习近平访美有助消除美对华噪音(2)

噪音为何出现?

第一,中国外交更为积极进取,美国无法接受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力。中国建设南海岛礁、“一带一路”、倡导亚投行均被视为改变国际规则、国际秩序,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说引发学者讨论。美国出现不适感,一些人焦虑不安,怀疑美国是否对华过于软弱,是否应采取其他强硬的应对措施,以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

第二,美国已经进入大选周期,对华政策成为辩论焦点。主要竞选人为吸引眼球、拉动选票,对华言辞强硬,希拉里、杰布·布什、兰德·保罗、泰德·科鲁兹均言辞强硬、今后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或仍将成为两国关系的热点,一定程度上会助长质疑中美关系的声音。

第三,美学界、战略界出现“代际差”。美战略界对华官员、学者正经历代际更替,对华有较为深厚感情、经历改革开放的“老一代”如芮效俭、李侃如、杰弗里·贝德、容安澜、傅高义、包道格等,正被“新生代”取代,如亚洲研究局登马克(近期出任国防部负责东亚事务的部长副助理)、新美国安全中心拉特纳、美国进步中心哈特、康奈尔大学白洁曦等。

其中,两个人尤为值得关注,即白洁曦和拉特纳。白洁曦师从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谢淑丽曾在希拉里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期间担任她的中国问题政策顾问。白洁曦的Powerful Patriots: Nationalist Protest i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一书也在学界反响极佳。拉特纳则刚刚离开新美国安全中心,成为美国副总统拜登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倘若希拉里成功问鼎白宫,这两人将有望一展宏图。这些“新生代”普遍为国际关系科班出身,擅长理论,缺乏对中国历史社会的感情认知,其成长背景为中美实力差距缩小,对华态度较为强硬。因此,长期看,如果新一代主导美战略界,美国对华战略调整并非不可能。

习主席访美有助消除噪音

目前中美关系氛围相比去年略显糟糕,似乎离“十字路口”越来越近,但不应夸大两国关系的竞争面和消极面。中美关系并未处于“摊牌”时刻,应清醒认识两国关系的现状,防止中美关系进入“漂流”状态。在噪音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访美无疑将成为稳定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的一次访问。

同时,奥巴马在任期最后时刻必定寻求在中美关系方面留下历史遗产。增信释疑,挖掘、拓展合作领域仍将成为重中之重。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两国应夯实已取得的共识,或发表联合声明,推动巴黎气候峰会取得成果;在网络问题上应寻求打开局面,尝试恢复对话,在准则制定方面争取达成一定共识等。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