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习近平访美有助消除美对华噪音

学者:习近平访美有助消除美对华噪音

去年以来,美学界、战略界对华认知出现恶化情况。2014年恰逢“一战百年”,日本首相安倍在达沃斯论坛上公然抛出“一战重演论”,将中日关系比作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暗示东亚局势容易擦枪走火,中国意欲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随后,国外部分学者将中日或中美关系与一战前英德关系挂钩。其论点包括以下三点:其一,中国崛起类似当年德国,崛起国与守成国矛盾难以化解。其二,东亚缺乏约束战争的安全机制。其三,中国目前的发展态势和一战前德国存在相似性,表现在经济出现减速、国内压力导致扩张需求、国内民族主义升温、军费开支增加、对国际秩序的不满增强等。

美国欲调整对华战略?

2015年以来,美国学界、战略界对华态度并未好转,形势甚至更为严峻。率先挑动美国学界、战略界神经的是现任美国哈德森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前兰德公司分析员、美国国防部长前中国事务顾问白邦瑞。白邦瑞自称资深中国问题专家,在2015年年初出版了《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大国的秘密战略》一书。题目很唬人,内容更是“恶意满满”。

白邦瑞认为,中国四十多年来一直在实施秘而不宣的“百年马拉松”战略,希望在2049年即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美国不仅被蒙在鼓里,还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白邦瑞最后指出,中国这一战略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国家安全挑战,美国应该采取竞争性战略、凝聚国内共识、加强盟友整合等十二点应对措施。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3月在《华尔街日报》喊出所谓“中国崩溃论”。沈大伟今年1月刚刚被外交学院列为美国“知华派”学者第二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华表态都较为温和。但2011年后,沈撰写的文章和书籍逐渐透露出其对华认知转向强硬。此番提出“崩溃论”再次证明他已踏上“转型”之路。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在4月发布了题为《修订美国对华大战略》的特别报告。报告作者为该委员会的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和向来对华不友好的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什利·泰利斯。这份报告无非是“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的老调重弹,认为美国将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战略已经“破产”,中美战略竞争远超合作的局面已成“新常态”,美国应采取重振经济、加强军事、执行有效网络政策、完善同盟体系、适当高级别外交接触等全面措施制衡中国。

但必须看到的是,美国仍有反对政府调整对华战略的声音。今年2月,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前美国国安会官员韩磊与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在《外交事务》上刊文,提出了中美继续推进合作的“折中方案”,即“中国抛弃‘核心利益’的说法,美国则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

4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傅泰林、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容安澜等在内的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发布了一份受美国国防部委托撰写的《亚太地区冲突与合作:战略净评估》报告,里面涉及的对华态度就相对客观。报告提及中美应进行更具长期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对话,并对各自担忧和意图进行详尽评估和解释,保持高度透明性。

同样在4月,澳大利亚前总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福中心高级研究员陆克文也发布了整体基调较为积极的研究报告《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以建设性的现实主义来实现中美共同使命》,批驳了所谓的“中国崩溃论”,提倡“现实”地承认中美间分歧,以建设性的方式妥善解决,加强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维护、加强并适当改革现有的基于规则的地区和全球秩序”。

6月,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前,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美国国安会亚洲事务主任、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杰弗里·贝德发表文章《改变对华政策——我们是否在自寻敌人》,批驳其他一些学者鼓吹的调整对华政策建议,认为这么做只会毁掉苦心经营的中美关系与亚洲和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