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他在担任总书记前后,围绕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1、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他提出,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2、调查研究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社会各方面的差异日益突出,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重点各自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进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量大量增加,局部和个体所具有的代表性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调查研究工作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展开。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既要有“规定路线”,也要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既要注重自身身体力行调研,又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综合调研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做到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
3、调查研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与此同时,还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在新时期加以继承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谈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实践中,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4、调查研究要把握好“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下去,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就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连调研汇报也不听,调查材料也不看。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5、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调研制度的建设,强调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调研制度,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他提出要着力建设三项制度,一是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二是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三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