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重在为民

践行“三严三实”重在为民

摘要:“三严三实” 是对领导干部政治品德的高度凝炼,是对领导干部政治职责的精准概括,是党追求卓越、担当有为精神品质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当代体现和塑造。“三严三实”既是自我内在约束,又是外在评判标准,既是政治价值追求,又是具体实践要求,体现了领导干部从政、为官、做人、干事的高度统一。

“三严三实” 是对领导干部政治品德的高度凝炼,是对领导干部政治职责的精准概括,是党追求卓越、担当有为精神品质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当代体现和塑造。“三严三实”既是自我内在约束,又是外在评判标准,既是政治价值追求,又是具体实践要求,体现了领导干部从政、为官、做人、干事的高度统一。

为民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根本动力。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种子需要土地,种子再好,没有土地,无处落脚生根,无法发芽生长,更不会开花结果;土地给种子提供水和营养物质,孕育生命,给予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表明,只有党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才能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和深水区,也是矛盾的突发期,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谋利益,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永葆党前进的不竭动力。

为民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核心价值。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民是践行“三严三实”的价值之魂。为民的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宗旨。自登上历史舞台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把维护和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立场和宗旨,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严三实”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党和群众的需要、利益出发提出来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标识、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为民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底线,而这底线也是党得民心的最好法宝。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永远要坚守的根本准则。

为民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路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价值追求时刻体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用权为民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意味着奉献。行使权力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用权为民,既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又要按规矩、按法律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廉洁自律的“清白人”。坚持用权为民,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群众满意为践行“三严三实”的度量标准。党员干部队伍存在什么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否得到有效开展,群众感受最真切。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思想上尊重人民、感情上贴近人民、工作上依靠人民,始终将人民冷暖放在心上,把为民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始终扎根人民、心系人民,将人民当亲人,把人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为民的信念践行党员干部价值追求,用为民的节操坚守住为官为政底线。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