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新”是创新大趋势的必然要求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指出,要看到大发展大趋势,不能再搞封闭分割,而要充分利用众人智慧。他强调,创新科技科研协同机制,构建“汇众智搞创新”的模式。
全球科技创新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首先要全面科学理解“创新”的本质内涵:其一,科学意义上的创新,就是发现,发现新的规律和知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的基本主体是科学家;其二,技术意义上的创新,就是发明,发明新的产品、工具、材料、配方等,应用研究的基本主体是工程师;其三,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就是变革,变革生产函数,即调整现有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对它们进行各种方式的重组和再造,使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其基本主体是企业家。可见,即便从理论内涵上分析,创新也是要求多元主体参与的,这就是“万众创新”的理论依据之一。
其次,世界科技创新正呈现出开放创新、开源创新的大趋势和新特征,为“万众创新”创造了必然性和可能性。开放创新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的重要特征。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创新的民主化,使得创新活动的传统边界逐渐消融,知识社会环境下的下一代创新,即所谓的创新2.0形态逐步显现,创新不再仅仅是科技研发人员的事情,而演变为更广泛的多主体参与。开放创新强调多主体的参与、外部知识资源对于创新过程的重要性,并要求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加快技术研发和商业化速度,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领先企业都在建构自己的开放创新体系。开源创新趋势正在不断扩展延伸,从开源软件到开源硬件,从信息技术产业到汽车等诸多传统产业,“去专利化”的开源创新模式正在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体系。开放和开源的创新大趋势的本质是:在全球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的障碍大大减少,创新资源的进一步释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大众创新与创业氛围的形成。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们描绘一幅充满希望和信心的图景——中国有约9亿劳动力,其中有数以亿计的各类专业人才,把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创业和创新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将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打造不熄引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